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要使生命开花结果,必定要经过患难的洗涤灌溉,经常在安逸的空气中,反会使生命花朵的枝条,柔弱无力,一遇意外摧折,便会凋落。
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你可以选择追名逐利,或是清心寡欲。这些只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你的获得或丢失。不过你的获得和丢失,都在于你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不要为别人的说法和作法而忙乱,心中必会安祥得多。
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无论命运之手对我们是否残酷,我们都可以把人生的每一刻过得最好――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对具有理性的人而言,这是真正的财宝。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不但要站得高还要看得远,快乐在远处等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世上没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将眼光放远些,福祸本无定论,一切逆境,未尝非福,看你怎么用心而已。若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响,来判断一生的成败,即属愚昧。
皈依我佛吧!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行僧之旅。
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朝向阳光,就看不到阴影。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不亲切是一种残忍的自私,因为它不仅会阻止你拥有快乐,同时,也阻止你拥有朋友。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我为爱而活,为相思而绝!本非你所度之人!你放了我吧。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做人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思想,只要具备了这项简单的智慧,其人生道路就远离了痛苦与忧伤。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