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温登泰山文言文翻译

二温登泰山文言文翻译

  二翁登泰山阐述了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的一个道理!

  二翁登泰山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字词解释

  1,昔:以前

  2,里:乡

  3,妻子:妻子和子女

  4叟:老头

  5,而:罢了

  6,携:携带

  7,第:住处,家

  8,酌:饮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远游:到远处游玩

  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13.是:这

  13.然:但是

  14.意:意愿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没有

  19.然:然而

  20.恐:担心

  21.胜:能承受

  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23.曩:从前

  24.年:年龄

  25.且:将近

  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27.方:才

  28.逾:超过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经过

  33.绝:横渡

  34.相:互相

  35.自:从

  36.至:到

  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39.尝:曾今

  40.去:离开

  文言知识

  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上文“无需相扶”,意为不需要扶我,其中“相”指代“我”。又,《黔之驴》:“莫相知”,意为老虎不知道它(驴子)是什么东西。又,《狼》:“狼眈眈相向”,意为狼瞪大眼睛看着屠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意为孩子们看见我不认识我。

  二翁登泰山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思想感情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50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8日 01:33
下一篇 2023年1月8日 01:33

相关推荐

  • 高三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三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1.基数表示法   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表示基数,大体有如下几种形式:   1、从语序上看,数词的基数表示方法,可以直接把数词放…

    2023年1月12日
    273
  • 《长歌行》-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之一

    《长歌行》-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之一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2022年12月28日
    269
  • 诸葛亮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

    2023年1月8日
    226
  •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阿里西瑛       …

    2023年5月6日
    272
  • 《掩耳盗铃》课文译文及注释

    《掩耳盗铃》课文译文及注释   因为古时候的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掩耳盗钟后来逐渐变成了掩耳盗铃,后人用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掩耳盗铃》课文译文及注释,希望…

    2023年1月6日
    261
  • 刘因《山中月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山中月夕 刘因 满怀幽思自萧萧,况对空山夜正遥。 四壁晴秋霜著色,一天明水月生潮。 歌传岩谷声豪宕,酒泛星河影动摇。 醉里似闻猿鹤语,百年人境有今朝。 【注】刘因,宋末元初诗人,被…

    2023年4月9日
    2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