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分析研究
一、文言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难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难的模块不是阅读,也不是写作,而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最难的是语法教学。那么,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难点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最困难的是学生语法知识薄弱,教师难以进行深度教学。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对于语法知识并未重视,学生更是难以主动学习语法知识。因此,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语法知识的薄弱使得文言文的语法学习难以为继。即便是比较简单的语法知识,学生也十分陌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地回顾、反思、举例,深层次的语法教学更是难以进行,阻碍了文言文的教学。同时当前语法教学形式陈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这些困难是语法教学需要克服的。即便是教师下大力气进行语法教学,也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高中生多为90后,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对于文言文不感兴趣,对语法知识更是不愿学习。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学生更喜欢新鲜的、时尚的、前沿的,而对陈旧的、死板的语法知识持有一种排斥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讲到语法,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开始心不在焉,或是低头遐思,或是在纸上胡乱写写画画,注意力十分不集中。
二、语法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汉语讲究语法,但是由于现代人对于现代汉语了解较多,即便是不遵从语法也能推知大致意思。但是文言文不同,它来自古代,博大精深,涵盖面广,文化常识繁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阅读量不够、语感未到,学生对文言文有畏惧心理、阅读障碍;但教师如果能借助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加以点拨,适当迁移,则可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笔者试从判断词类活用、文言断句、文言翻译三个角度引入,探究语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对词类活用的判断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现象,如果只讲活用,不究其缘由,学生获得的只是死板的知识。在这方面,我们可将文言实词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对应来讲,既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然,又从语法的角度讲解其所以然。如形容词通常在句中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动词可作谓语,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便可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快速判断词类活用。比如,现代汉语中,名词后面一般不带宾语,文言文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种名词带宾语的文言文语句中,名词是活用为动词的,掌握这个语法知识,学生就会很快判断名词的词类活用。如人教版高中语文《鸿门宴》中的“沛公欲王关中”“,王”是名词,但它在谓语的位置,句中的谓语功能可由动词或形容词承担,由此可以判断出“王”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举一反三“: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也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给……登记造册”。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便可据此判断词类的活用,了解词语的意思。
(二)对文言断句的妙用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言文的断句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就难在学生掌握不住规律,无从下手。但是,如果熟谙语法,则可以轻松自如,恰当准确地进行断句。其中,我们将用句子成分断句的方法称为“主谓判断法”。一个句子有完整的结构———主谓宾,定状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意义单位。以此入手,结合句子中的成分省略、虚词、固定结构等语法现象,断句的难题即可迎刃而解。例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一句(《鸿门宴》)。这里到底是“以撞卫士,仆地”还是“以撞,卫士仆地”呢?联系前文“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撞”的宾语在这里承前省略了,可补“之”代卫士。若断成“以撞卫士,仆地”,则“仆地”的`人到底是谁?樊哙还是卫士?很难搞清,容易造成歧义。掌握了句子省略的知识和主谓定位的语法知识,学生就可以准确地断好此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三)在文言文翻译中的纠错功能
很多时候,学生在翻译文言文语句时不知道自己翻译得是否正确,或者在遇到判断题时难以判断正误。而利用语法知识,则可以根据语法规律轻松地获知文言文翻译的正误。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赤壁赋》中,对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有人这样翻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对于这句翻译的判断,需要把握的点是“困于”,究竟是困,还是被困?细看此句,不难发现,“困”这个动作不是主语“孟德”发出的,主语“孟德”只是这个动作的承受者,所以,可以判断出,此处的“于”表被动关系,学生只要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就能检验自己的翻译是否正确。同时,对于“西“”东”二字的翻译,只需要看看后面“望”这个动作能不能由“西”和“东”发出,就可以判断出这两个名词在动词前不能做主语,那就只能活用为状语,翻译为“向西“”向东”了。
三、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策略
(一)活学活用,巩固学生语法知识基础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将所学语法知识活学活用,使学生不断地巩固、夯实语法知识基础。比如虚词的掌握难度较大,教师不可寄希望于简单几次的虚词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句子,利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有信心地大胆判断。如“之”,①用在名词后,多是助词“的”定语的标记;②用在形容词后,是音节助词;③用在处所名词前,译作“到”;④用在动词后,是代词,充当宾语;⑤用在主谓之间,有的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等。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利用语法知识去检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知。
(二)改革方法,激发学生语法学习兴趣
文言文语法知识学习是比较沉闷、无趣的,让90后的学生去学习几百、几千年前死板的语法知识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实际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法学习兴趣。多一点趣味语法的训练,多一点学习语法的成就感,就多了一分语法学习的兴趣。四、结语针对当前高中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不仅要使学生巩固语法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法知识对词类活用加以判断、对文言断句进行妙用、在文言文翻译中进行纠错,从而轻松地掌握文言文知识,并通过对文言文的掌握阅读更多的经典著作,提高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