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文言文固顶句式

语文知识文言文固顶句式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这些句式的变化,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有很大帮助。

  一、表陈述语气

  1. “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 “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 “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 “……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

  5. “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6. “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二、表判断语气

  1. “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2. “……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

  3. “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三、表委婉推测语气

  1. “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 “其……乎”,译为“大概……吧”。

  3. “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四、表疑问语气

  1. “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2. “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怎么办呢”。

  3. “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4. “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五、表反问语气

  1. “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2. “庸……乎”、“其庸……乎”,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3. “况……乎”,译为“何况……呢”。

  4. “其……乎”,译为“难道……吗”。

  5. “何……哉”,译为“怎么……呢”。

  6. “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

  7. “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8. “况……欤”,译为“何况……呢”。

  六、表感叹语气

  1. “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

  2. “亦……哉”,译为“也……啊”。

  七、表选择语气

  “与使……毋宁”、“与其……宁”、“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八、表比较语气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72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11日 11:38
下一篇 2023年1月11日 11:38

相关推荐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赏析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

    2022年12月31日
    209
  • 描写深秋的诗句

    描写深秋的诗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深秋的诗句,仅供…

    2023年4月27日
    236
  •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丘处机传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

    2023年1月1日
    239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试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2023年4月5日
    244
  • 学好文言文三方法一文

    学好文言文三方法一文   学好文言文三方法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高一语文学法:学好文言文三方法   一、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

    2022年11月28日
    254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2023年1月2日
    2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