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1000字

离天空的距离

――读《屋顶上的小孩》有感

当我们爬上屋顶时,既可以抬头看天上的浮云,也可以低头看地上的人行走;可以流泪,更可以看清身上正在生长的节节疤痕,哪怕太阳会灼伤我们的皮肤…… 

――题记 

凉风习习,夕阳西斜。我手里捧着《屋顶上的小孩》,在屋顶上抱膝而坐。我也想体验下在屋顶上的感觉,体验下薇拉和她小妹的心情。 

《屋顶上的小孩》是美国作家奥黛莉・克伦毕斯写的,是她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本书写得既有趣又伤感,而且很真实,把薇拉一家失去亲人的痛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曾经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写得非常出色。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薇拉,主要讲述了自从薇拉最小的妹妹夭折后,薇拉一家陷入了痛苦,小妹也不再开口说话,家中一片混乱。派蒂姨妈决定把薇拉和小妹接到自己家,却不想两个孩子与她格格不入,这让她非常气恼。但在温和的霍伯姨夫的周旋下,派蒂姨妈终于读懂了两个孩子的心,而两个孩子也不再怨恨她们的姨妈。最后,小妹又开口说话了。姊妹俩盼望着早日回到的怀抱,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屋顶上的小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事。文中的薇拉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喜欢和小妹一起爬上屋顶去看,在最小的妹妹夭折后更是如此,有时还会在屋顶上待一整天。 

当派蒂姨妈问薇拉为什么喜欢坐在屋顶上看天空、太阳时。薇拉说,坐在屋顶上,是因为这样比较接近天堂和宝宝。屋顶离我们很近,可我们几乎从未爬上去过,看,唱歌,冲底下的人吐舌头……反而会想起屋顶上的骑兵,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热烈而又让人躁动。但在奥黛莉的小说《屋顶上的小孩》里,屋顶平常得就跟我们每一个人抬头看到的一样。它告诉我们一些很多人都经历着,却又不够珍视的片断。 

死亡带来了一个失衡的世界。妈妈不停的流泪、作画;小妹暗然失语;而薇拉在这样的环境中封闭了自我。大家各自圈定了自己的领地,在心灵上彼此隔绝,语言也无济于事。薇拉一家都不懂得爱与表达爱,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对我影响颇大:不论是痛苦还是欢乐,都一起分担,别埋在心里,那样会让你和身边的人都很痛苦的。那么,薇拉又是怎样回到地上的呢? 

这要感谢霍伯姨丈,这个温和高大的男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薇拉痛苦的时候,要适时地学会坦然无惧地流泪,否则就无法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痛苦与爱。 

就这样学会流泪,学会安慰,学会爱与表达爱。最后,坐在屋顶上等待太阳下山的,就是四个人了。离天空更近,仿佛离死者也更近,这种纪念也让我们与自己该有的样子更近…… 

坐在屋顶上,离天堂更近,离死者更近。所以爬上屋顶,从鲜亮的日出时分,到炙热的正午,甚至暗淡的黄昏,更多的是为了遗忘。 

屋顶上,离天空的距离有多远呢?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797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5月30日 03:06
下一篇 2024年5月30日 03:06

相关推荐

  •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1000字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长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才华横溢的周公瑾、雄才大略的韩重言、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等都在历史绘卷上留下过举足轻重的一笔,然而最让我感慨万分的仍然是那重义轻生的荆轲…

    2024年4月27日
    167
  •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2000字

    说文字有生命,那是必然的,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汉字的六种造字方式,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故事的。当一个个汉字由作者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志,这是第一层感发,读者阅读文章,结合自己…

    2023年3月11日
    290
  • 读《周总理的美德》有感300字

    上周天,我去了图书馆,看见了《周总理的美德》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把它买下来。回了家,我就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在这本书里我最最喜爱看《简朴的生活》这一段,这一段教育了我。 周总理的一生…

    2024年4月13日
    242
  • 《爱和自由》读后感600字

    《爱和自由》读后感600字: 每年夏天,总有很多小孩子溺水的新闻,令人心痛。前段时间看到北京一位妈妈带着双胞胎女儿去青岛海边,一低头刷手机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再见到孩子就已经是天…

    2023年4月14日
    209
  • 那次我错了

    这是一篇小学四年级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许许多多事,在这许许多多事里总有几件难忘的事。我也不例外,曾经就有这么一件事,令我至今还记忆…

    2023年2月3日
    278
  •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600字

    真的很可惜没有早些读到这本书,说真的在认真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确实真的阅读面只在自己认为好看有趣或者希望探索的领域内,直到今天,接触了这本书才发现日本社会早在10年甚至更长的…

    2023年3月10日
    2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