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捧好语文课本,在心中默读着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动而易懂的课文内容很快地把我的思绪带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再次放下书本时,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天游峰一位扫路的七十岁老人的故事,整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但这质朴的文字却像叮咚的泉水一样流淌在我的心田之上。初次浏览文章时,我感到很奇怪:仅仅是一位扫路人,大街上也随处可见,为什么偏偏只写他呢?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次细细地品读这篇课文,发现文章虽然是的,但却穿插着几段写景的段落,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塑造了一位丰满的扫路人的形象。我从字里行间中细细体会,便自行解答了先前的疑问――因为老人扫的是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它有九百多级石梯,仿佛是从空中抛下的一根柔弱的银丝线,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这一上一下便是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这顶天立地的天游峰和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让登上山顶的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更有些游客爬了一半就半途而返,甚至有些游客还未攀登就已经望而却步了。但七十岁的扫路人却需要每天爬上爬下,一天天、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扫着。
在作者问到老人每天是否非常辛苦的时候,他却轻松自在地回答:“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这时,我又重新认识了这位已经年满七旬的古稀老人。天游峰高而险峻,而且老人年岁也大了,每天如此,怎会不累呢?但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不说累呢?我想应该是因为老人热爱生活与自然,热爱这份工作,乐观、豁达的性格。这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这种心灵上的自由是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即使生活再困苦,也要保持自强不息、自信开朗的心态,学会在困苦中寻找快乐。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加幸福完美的人生。这位朴实、自信的扫路人正是如此。
当今社会,人们都被各种虚无所束缚:金钱、工作、学业等等。难得有时间坐下来喝喝茶、晒晒太阳,或是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哼一首小曲儿,这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喧闹的。这时,这种心灵的自由就犹为重要,当大家做着同样的累活儿时,普通人只会抱怨、不满,而开朗、心灵自由的人坦然接受,并会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幸福,并没有被浪费掉,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并且放大,所以困苦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充满乐趣的。正如沃维纳格所说:“生活苦短,这便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辛而庆幸其短暂。”
文章的最后是扫路人那充满自信的笑声,这笑声伴随作者回到住地,也伴随着我合上课本。相信从此以后,再听到爽朗的笑声时,我就会想起天游峰的那位扫路人,想起他豁达开朗的精神,想起心灵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