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风》观后感500字

【第1篇】

班里组织去看电影《破风》,由于我去北京比赛,没有和们一起去看。从北京回来后,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有仇铭、邱田和郑知元。新人仇铭和邱田是郑知元的破风手,为他冲锋开路,制造冲线机会。三人的完美配合,最终战胜强敌幽灵队。当郑知元站在领奖台上领奖时,仇铭与邱田明白了王者只有一人,破风手是没有出头的机会的。一年后,仇铭与邱田离队,各自以主攻的身份与郑知元正面对决。然而,两人的破风手却不尽人意。最终他们明白了合作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并重新组合在一起继续进行着比赛,经过不懈努力,最后他们都取得了成功,并如愿加入了自己梦想中的车队。

破风手为了这个队伍的成绩而放弃自己的荣誉,让冲线手在最后时刻冲线,这是多么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啊!现在想想,我们之前都是只为自己着想,从来不顾别人,我们跟仇铭邱田比起来可差远了。我们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要做什么事都要团结协作,为他人着想,不要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坏了大局,也做一个像仇铭和邱田一样的“破风手”。

影片中的黄诗瑶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她受伤的时候她咬牙坚持骑完全程,不能骑自行车后又转行做了皮划艇选手。她的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破风》是一部青春励志的电影,充满了正能量,希望没有看过的同学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第2篇】

看了《破风》这部影片,我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

炫光队的韩国天才车手郑知元于新人破风手仇铭一起参加了自行车大赛,他们之间很默契,所以郑知元一连获得了很多冠军。后来,炫光队解散,车手们都各奔东西,去往不同的车队。因为少了默契,所以他们的成绩都下滑了。从这里我体会到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仇铭和郑知元也因此从队友变成了敌人。在自行车大赛中,仇铭连连失利,一次又一次的输给了郑知元。后来,仇铭发誓,一定要赢了郑知元。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仇铭慢慢的追上了郑知元,并超过了他,赢得了冠军。从这里我体会到仇铭坚持不懈的精神。很久之后,炫光队重组,还是把原来的队员都请了回来,并改名为新星队,他们又能在一起并肩作战了。

在生活中,不是也有很多的这种事么?例如,你和们干一件很难干的事,你觉着很简单,因为有帮助你。但是如果你自己去做,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比你想象中的难的多。或者说,你在干一件事,这件事需要干很长的时间才能干完。你在一开始还很带劲得干,但后来越干越觉得没有意思,这时候,你就不想干了,想半途而废,这实际上是无能的表现。你既然都干了,为什么不继续干下去呢?为什么要半途而废呢?干完了不就轻松了么?要不然干完,要不然就不干。干了一半和不干有区别么?

最后,我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831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6月16日 02:12
下一篇 2024年6月16日 02:12

相关推荐

  • 《爱的力量》读后感500字

    爱在亲情的闪光 ——读《爱的力量》有感 爱,是清晨的阳光摸面,爱,是午夜的月光似水,爱,是一盏明灯,给游子照亮前方的道路,爱,是一个避风港,给漂泊在外的游子…

    2024年7月25日
    121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400字

    很小的时候,记得背过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背的时候,不甚了了,前面就好理解,茱萸就不知…

    2024年5月5日
    150
  • 《离家的一年》读后感500字

    《离家的一年》读后感500字: 《离家的一年》中,冰心写了一个十三岁少年初次离家上中学的心理适应过程,离家时内心难以割舍的兄妹之情,到学校后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文中处处藏着许多细腻的…

    2023年3月27日
    277
  • 《中华诵》读后感400字

    读完《中华诵》这本书,我受盗匪浅。它让我觉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

    2024年7月26日
    125
  • 清洁工让我感动

    这是一篇小学五年级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她,一个平凡而渺小的人:饱经风霜的上刻下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生的疲劳,却被她看作是轻松的时刻;一件件洗得发白的…

    2023年5月3日
    204
  • 读《第七条猎狗》有感500字

    【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第七条猎狗》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沈石溪。他曾说过一段话“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

    2024年4月2日
    1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