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磨砺,莫泊桑的第一部爱国主义激情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在《梅塘之夜》上发表,使他一夜登上法国文坛,公众一致称赞它是一片杰作,欢呼法国文坛出现了一颗新星。《羊脂球》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从平凡的生活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内涵,针砭时弊,鞭挞讽刺社会不合理的现象。
只是正因为它内涵太过深刻,以至于并不太了解那场战争的我,读起来感到困难甚至乏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莫泊桑的《西蒙的》。这篇小说简短而细腻,
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 ―― 西蒙被一群有爸爸的孩子欺负,“这帮乡下孩子近乎禽兽,此刻产生一种残忍的欲望,就像同窝中,一旦那只受伤,就会争上去给予致命的一啄”,虽然“这些淘气鬼的,大都是恶棍、酒鬼、窃贼,都虐待妻子。现在,这些合法的孩子互相推推搡搡,越挤越紧,仿佛要把这个非法的孩子挤死似的”,和西蒙的布朗肖特因为失过身,“默默地承受着羞耻的折磨”,尽管她“坚强勇敢,规规矩矩”,“可是一个人的名誉一旦受到损害,恢复起来就异常困难,动辄遭人非议。尽管布朗肖特处处检点,倍加谨慎小心,当地已经有人在背后说闲话了”。
布朗肖特有错吗?正如那几个深明大义的铁匠所说:“就算她失过身,难道是这姑娘的过错吗?肯定那人答应和她结婚的。这个可怜的女人,一个人把孩子抚养大,吃了多受苦啊;除了上教堂,平时她哪也不去,她这样做该多伤心啊!只有仁慈的天主才知道这些痛苦。”而村里的长舌妇们不知道。同为女人的她们肆意的毁坏布朗肖特的名声,增添她的痛苦。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大家都有着最脆弱的灵魂。是因为嫉妒她的美丽吗?还是因为他们的丈夫太不尽人意,给予他们痛苦与难过,于是她们要在欺负比她们更可怜的人,身上找到安慰与快意。
西蒙有错吗?不!他只是个孩子,“爸爸”不是他能选择的。可是一群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长大的孩子们却联合起来欺负无辜的西蒙,他们以“大都是恶棍、酒鬼、窃贼,都虐待妻子”的爸爸为荣,甚至有人以爸爸葬在墓地里来抬高他们同伴的身价,对西蒙的幸灾乐祸就像野人们在狂欢。
社会上总有那么一群人,逃避使自己痛苦的元凶,调转枪头对准比自己更弱小、卑微、可怜的人,把自己短暂的快乐与喘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他们各自都冷漠着冷漠,堕落中堕落。可是这都还不够,他们还必须联群结党,积聚起微小的邪恶力量,把弱小者踩踏在他们的黑暗中,尽管他们心中或许仍存有对光明的渴望。
幸好,光明总会战胜黑暗。善良的铁匠菲利普犹如黑暗中的一缕曙光,照亮了布朗肖特和西蒙。布朗肖特不再遭人非议,西蒙有了爸爸,好人都有了好报。
曙光总会有的,黑暗总会被驱走,生活本就该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