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读后感1200字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同时,《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族溃败的杰作。

《家》与《红楼梦》不单是内容主旨相契合,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取材源于作者本人的生活,有自传的性质。《家》中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大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字字句句浸透了作者青年时期鲜明的爱与恨。高觉慧像是巴金先生的影子,高觉新则是其因破产而自杀的大哥的映照。

作品中一个个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其原型多是巴金所熟悉的人,故而栩栩如生。巴金曾说过:“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书中那些人物却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由此可见,作者丰富深厚的人生阅历,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先决条件。

除此之外,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对人物的塑造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某个特定时代中的角色往往有着一些相似之处,这是由社会背景所决定的。例如《家》中的青年们大都有见月伤怀、感花流泪的“时代忧郁症”,但他们的性情又因身份、阅历、教育的不同而有着多样的色彩。

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是《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作品通过不同性格的反比,相近性格的类比,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中的自比,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比如,写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灾”的鬼话,但觉新“担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于是三人的性格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三兄弟对待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觉新爱的是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却因长孙的身份无法自主婚姻,像傀儡一样,被支配着同意了李家的亲事,酿成一个爱情的悲剧。觉民与琴之间是新青年志同道合的爱情,他坚决抵抗高老太爷为他安排的冯家的亲事,誓要与心爱的琴在一起,也如愿以偿地有情人终成眷属。觉慧爱上的是丫头鸣凤,主子与仆人间的爱情较之于其他更加难以有完满结局。鸣凤被许给了冯家做小,她本性的刚烈让她在反抗无果后毅然决然地带着对觉慧的爱自尽了。可觉慧,一名新青年,却因鸣凤被许给冯家而选择放弃她,放弃爱情。可见觉慧的“新”,还是没有改到骨子里的。三人身上的纠缠与矛盾,由此被淋漓尽致地摆在了读者面前。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840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6月22日 11:39
下一篇 2024年6月22日 11:39

相关推荐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800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皇的眼,被岁月改变,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要用最真的心怀念。” 初三那年,初识罗琦琦,第一次读这本书,反复读过很多遍…

    2023年3月10日
    256
  • 《硅谷之谜》读书笔记600字

    《硅谷之谜》读书笔记600字! 互联网3.0信息时代。 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斯坦福大学文理双全,哈佛重文,麻省理工重理,伯克利…

    2023年5月2日
    242
  •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读后感600字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读后感600字: 读《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其中有作者天儿慧对中国政制的解读。他认为自从邓小平抛弃了“革命国家”的理念以来,已经不能简单的以意识形态主导行动的模式…

    2023年4月11日
    271
  • 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

    解读谋攻——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 这个篇章里面主要讲的是战争原则的问题。 开头直接点明,打仗的最终目的不是消灭对方,而是使对方屈服。从这个角度看,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只是战…

    2023年3月25日
    242
  • 蓝天下的课桌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蓝天下的课桌>>的作者是伍美珍和刘君早,两位作者写这本书的动机源于一次关于阅读的调查。她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家境贫…

    2024年4月9日
    195
  • 《学习抗疫英雄,争做时代新人》观后感600字

    为了春回大雁归 观《学习抗疫英雄,争做时代新人》有感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七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这天对我而言,却是特殊的、会让我一直铭记的日子──这天是经过十四亿国人的共同努力,…

    2024年6月30日
    1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