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知更鸟只是哼唱美妙的音乐供人们欣赏,什么坏事也不做。”
我摩挲着泛着油墨味的书页,我仔细地揣摩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我甚至能感受到每一个符号里所蕴着的作者蓬勃的情感。很久没有看过如此能够让我为每一个文字所颤抖的书了,《杀死一只知更鸟》做到了。
在作者哈珀・李的笔下,我看到了经济大萧条下的美国,我看到了在那个贫瘠的时代里所谓的“人权”,我看到了在黑暗中透出的微弱的光。
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白人的心里,黑人就是如同他们肤色一般的存在。在洁白的他们眼中,黑人贪婪、低劣,他们认为黑人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理所当然地将错误归咎到黑人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善良的“知更鸟”――汤姆・鲁宾逊被诬陷之时,几乎所有人不等审判便已经为他扣上了“有罪”的帽子。偏见,是杀死汤姆的那一把枪。
书中的另一只“知更鸟”,是与他人不同的、不善交往的“怪人”拉德利。人们将足不出户的拉德利描述成一个谋害双亲的“杀人犯”,在那扇吱嘎作响的百叶窗里,其实正闪着一双渴望与外界交流的眼睛。偏见,是关住拉德利的那一扇门。
因为偏见,人们误解了最单纯的善良;因为偏见,人们拒绝相信事实的真相。偏见者高高在上发表着和平自由的言论,丝毫不觉自己的话语似子弹一般穿透一个个弱小的灵魂。在这中间,我看到了从黑暗中射出的那一道光,我听到了为被偏见者发出的掷地有声的呐喊。“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的法庭是伟大的平等主义者。在我们的法庭里,人人生而平等。”这是来自律师阿迪克斯平静却格外具有分量的言语。他是勇士,是敢于划破黑暗的勇士,执正义之利刃去刺穿偏见的屏障;他是,是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们什么是勇敢的,坚毅却又不失柔情。
在这本书里,以孩子的视角出发,我看到了活在偏见中的人们有多么的可悲,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在这无边的黑暗中闪烁着的跳跃的光点,微小,但明亮。所以,我用笔,试图唤醒着人们的良知。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谁,除非你穿着它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终了解他们之后就会发现。”
“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第2篇】
合上书,深呼吸一口气,看着封面上赫然印着的七个大字,我闭上了眼睛,像放电影似的将整本书的精彩片段、故事情节在脑海中播放了一遍,再睁开眼,仔细回味、品读。
写这本书的是哈珀・李。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曾被授予普利策小说奖及其它众多文学奖状。她与杜鲁门・卡坡蒂是幼年的邻居和一生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她唯一的长篇小说。据说是以卡坡蒂为原型创作的,现已成为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此后,她一直隐居在的小镇上,拒绝接受各种采访,过着平淡的生活。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在盛名下接着写作,她回答:“有过这样一次,还有什么可写的?”
《杀死一只知更鸟》》主要写了: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杰姆、迪儿和库斯特三个孩子平静的生活被两件事情彻底打破。传闻与事实;坚强与软弱;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他们在痛苦与矛盾中艰难地拨开生活中的重重迷雾,见证了人间的污秽与光辉,理解了真相的残忍与无情,但与此用时,也见证、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整本书被分为两部,每一部都有着精彩动人的故事。但相比来说,让我更有感触的是第二部。
第二部主要说的是一桩冤案。在11月21日的晚上,受害者的父亲鲍伯・尤厄尔先生找到泰特先生,神情激动,他让泰特先生去他家,有黑鬼强奸了自己的女儿。于是,泰特先生用最快的速度赶去了现场,发现受害者躺在正房中间的地上,她被打得厉害。泰特先生把她扶起来,她说自己没事,并告诉他,是汤姆・鲁宾逊打的自己。后来,泰特先生就从鲁宾逊家把他带了过来,受害说就是他。泰特就将他带进了法庭进行判决。
在整个审判的过程中,阿蒂克斯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他为弱势者争取权益而奋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阿蒂克斯一样,他们是白人,对黑人就是一口一个黑鬼。 满满的都是歧视,满满的都是藐视。书中也写到,白人和黑人打官司的话,白人永远不会输,黑人永远不会赢。
隔着书本,我都能想象到,陪审团和善面孔下那副狰狞的嘴脸,想必他们连看一眼黑人、给他一个眼神都成为了奢侈,更别说会听黑人为自己的申辩了,连一秒的思考时间也不用,就直接判有罪。这样的判决,就连我这个平时没心没肺没事就自己傻乐呵的傻姑娘都觉得不公平,凭什么?就凭这是在白人的地盘?就凭黑人比白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比白人低?看完这个故事,我就忍不住呵呵了。
在后续里,汤姆・鲁宾逊被判了死刑。看完这本书,我仿佛也看清了这人间的善与恶。在这个社会里,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绝对的公平。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现在能做的, 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上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