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自从读了《煮书》以后,仿佛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感受至深。《煮书》告诉我们读书要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不可,这样才能牢记录妙词佳句,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精髓,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在“煮书”的循循诱导下,我找到了开启心灵的金钥匙,掩卷沉思。回想以前,有一次,要求我们回去多了解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我竟在父母面前夸下海口,发誓要在两天内啃完《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名著。我是一个言而守信的孩子,说到做到。于是便马不停蹄的啃起《三国演义》来,那可谓是一目十行,起马观花、囫囵吞枣。
一天过去了,我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我的诺言,把《三国演义》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自以为了如指掌,谈起来可以滔滔不绝。可是询问了其中的细节,到头来却一无所知,答不上来,我目瞪口呆,脑海里一片空白,这才发觉和没有看之前没什么两样。
读了《煮书》这篇文章,又联系了实际,我明白了:读书要精读,不能囫囵吞枣,要把书煮熟,再慢慢吸收,才能从书中真正获得知识。
【第2篇】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名为《煮书》的文章。一开始我以为“煮书”是把书给煮了,其实不是,它是讲:读书应该反复领悟的成长的过程。
《煮书》中作者的有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作者问:煮书,书是会煮烂的?爷爷对她说;“书是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爷爷看她还是不明白,就告诉她,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读书就经常反复诵读品味,必须要把书读透,这就是煮书,这样他读诗就得心应手了。作者说;“那我该怎么煮书呢?当然是先从语文书开始,每天早上读一篇,以后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吸收好词佳句,以后写文章就不会犯愁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也豁然开朗起来了――“煮书”原来是这样啊!多读书,也能提升自己的词语能量,以后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可以用到。
我以前也不注重平常的积累,让我积累成语,但我总是不听、还嫌麻烦;有时候写明明心里有了灵感,但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写下来。但现在我学会了“煮书”,以后一定要多积累,做一个词语积累量多的人,从现在开始“煮书”!
【第3篇】
今天我学习了《煮书》这篇文章。《煮书》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爷爷书房里有着“煮书”两个大字。爷爷还给我讲了如何读好课文书。
读了《煮书》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就像杜甫说的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还要领会书中关键词或句中的意思,这样写文章就才会轻而易举。
在生活中我也要做到煮书。
我以前读书是把书看完就算是读完一本书了。但是我今天学完《煮书》这篇课文以后,我觉得以后读书要大声的朗读出来,如果读着读着遇到了好词好句,那一要圈画出来或写到本子上,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把这个词记在脑子里面。如果读着读着遇到了不理解或根本读不懂的句子,也要抄到本上,去请教家长,真正明白了意思,还要记在自己的脑子里。
今天这节课的《煮书》,给我很大的收获,我以后读书一定要把书给读透、煮熟!
【第4篇】
小们看到“煮书”这个题目应该会很吃惊,书怎么可以煮呢?
这里的“煮”是“透了”的意思,读书要含英咀华,读书的内涵在于质量。读书,要更深层,更透彻的去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同时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文意。
在丰富的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语;在阅读中掌握认真学习具体生动的句子;在阅读中学会有顺序的写文章;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书这个东西不是你读的越快越好,而是你要把文章的精华全部吸收。
读书只有博览群书,熟读深思,这样落实到笔上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如神助一般,千万不要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不求甚解,囫囵吞枣,那样就等于生吞书,对肠胃不好。
孙洙有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杜甫也有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都在告诫世人,我们读书不但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鸟预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煮书”在于“慢熬细炖”,只能用“文火”,这样“煮”出的书,才会便于我们消化吸收!
你做到“煮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