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该书由于是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科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独特,它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的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不绝口。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为英语特级。《傅雷家书》的前序作者楼适夷曾说“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的家教才造就了傅聪不傅雷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平凡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着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书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它各方面。 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中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教育,那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书中无不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浓浓,但疼爱的同时,又不忘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都体会得到父母的慈爱和教诲,我盟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刚刚离开了父母,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生活中父母的角色永远无人能代替,只有亲情永远支撑着我们,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傅雷家书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通过对傅雷这个苦心孤诣的父亲的心灵的解读,我们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谛。我们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感谢他们默默无闻永不改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