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

  范妹锁,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榆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37年来,他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先后荣获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突出人才贡献奖、山西省师德标兵、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十佳创先争优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坚守大山深处,铺就山里娃求学路

  他是种养殖“专业户”。1985年师范毕业后,他来到榆次最偏远的永红沟学校任教,以校为家,一心想着学校、想着学生,因为条件差,他搞养殖、种西红柿,千方百计改善学校条件。那段时间,虽然过得很苦,可他觉得苦有所值。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盖起了8间宿舍,让离家较远的56个孩子全部住上了暖炕头。

  他是孩子的“男保姆”。孩子们七八岁离开父母,自理能力极差,吃、喝、拉、撒、洗脸、梳头、洗衣、叠被等全在照料之内……他带领教师从一件一件小事、一个一个学生做起,不厌其烦地教,无微不至地照理。

  二、挚爱教育事业,大家小家难兼顾

  父母病重难尽孝。逢年过节是学校设施的重点保护期,他半步不离学校。年迈父母没法子,只能背上吃喝,到校和他团聚是常事。2001年,年迈的父亲突患脑血栓,母亲因为感冒没有及时医治导致引起了肺心病。那段时间恰巧学校事情繁杂,作为学校主任教师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没有及时陪父母看病,让亲人失去了最佳的就诊时间。

  妻子理家无依靠。当时学校除范妹锁之外全部是代教,学校拉煤、办公费用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来垫付,妻子对此怨声载道。2009年,学校争取到市里一个公司 25万元的资助,妻子暗打“小算盘”:下垫出去的钱可以拿点回来。但听到的是:这些钱全部要买成学校急需的图书、仪器、电教器材,她只能无 奈叹息。

  儿子志愿他来定。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没有过问过。临近高考,儿子咨询填报志愿时,他脱口而出:选择教育专业吧。高考后,他更是极力劝儿子填报教育专业。拿到师范院校的通知后,儿子哭闹着不上师范,不当教师。一番争论后,儿子踏上去了师范院校的路。整整半年,没有接到儿子的一个电话。但他却很高兴:他为儿子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真情对待师生,做大家的贴心人

  “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外 地青年教师,每次谈起范老师,都会泪流满面,因为冬天临近她还身着单衣,是范老师拿出一千元让她买冬装。范老师的话很简单也很暖人,“总不能看着娃娃挨冻吧,谁家大人不心疼呢!”全校师生知道范老师对他们是真心的、真诚的,他们只有用实际行动、工作业绩来回报范老师的关怀。

  “范老师是我们学生的贴心人。”他资助了多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刘永辉的妈妈去世了,80多岁的奶奶既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又要抚养孙子,无奈之下,刘永辉要辍学了。关键时刻,他对孩子奶奶说:“永辉不能走,书费、学费、伙食 费我来出”。永辉3年的费用他全出了。

  “只要他在,我们家长就放心。”2011年,长凝镇将4所小学整合到东长凝寄宿制小学。这次撤并家长最关注的是让谁管理,有很多家长不加思索地说:只要范妹锁管理,我们的娃娃受不了罪,我们放心。许多外出借读学生纷纷返校就读,外地外县学生也慕名而来,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40多名增加到360余名。

  四、痴心教育教学,办人民满意教育

  来到了东长凝学校后,他的人生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里环境好了,教育资源也更加集中,为了丰富课余生活,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他从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从日常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文明习惯、学会与人相处。另一方面,从“愿学、乐学”上做文章,带领广大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2013年,范妹锁经过多方沟通,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 助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东长凝学校建成。2015年,他又自筹资 金新建了专门的少年宫活动中心。学校开设了古筝、萨克斯、吉他、花样跳绳、威风锣鼓等10余个活动项目,学生全部参与,人人有活动,人人有收获。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各项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特别是花样跳绳运动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2019年4月26日,在全国跳绳联赛河北唐山站比赛中获得大型表演赛第一名。5月10日,在晋中市第一届中小学生手球开幕式上进行表演。6月15日,参加了二青会榆次站火炬传递开幕式及街头表演。6月15日下午,再次在二青会手球开幕式上进行表演。7月19日-21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中,勇夺全国第三名。

  2018年,北京实验二小的学生、家长与东长凝的孩子共庆六一。他们被孩子们的表现所震憾:百人威风锣鼓队,百人呼啦圈,百人霸王鞭,百人篮球操,全校学生《三字经》诵 读……一次次刷新着他们对农村小学的认识。一位北京家长说:“真没想到,一所山区小学竟将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搞得这么好,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全部会吹葫芦丝,一年级的孩子会呼啦圈,二年级的娃学篮球操,三四五年级主攻花样跳绳和霸王鞭,音体美教育没落下一个孩子!”之后《半月谈》记者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尽心尽责履职,践行新使命新担当

  2021年2月,他担任了长凝镇中心小学校长,继续保持一贯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率先垂范,从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出发,努力把工作落在实处、做在实处。

  在他的带领下,扎实落实民主管理,召开了全镇教职工大会,让制度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举行课堂教学大比武,从中发现、培养人才;不定时到各分校调研走访,指导把课后服务做实做细,通过多项举措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他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除上好文化课外,积极开展体艺活动,实现了经常化、多样化、全员化,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

  “鸡毛蒜皮”美术工作坊,是利用长凝大蒜蒜皮的特点,配上鸡毛、树皮等材料,经过灵巧的构思,在孩子们手中就会呈现出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在榆次区艺术节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并参加了晋中市及山西省的展评,现已被推荐上报教育部。

  在他的引领下,学校工作扎实推进,各项活动效果明显。学校获得了2019-2020年度晋中市文明校园称号;2020-2021学年年终综合考核优秀奖及 2020-2021学年小学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农村学校排名第一)。

  六、初心壮志不改,续写乡村教育情怀

  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争当优秀,早日成才,范妹锁决定每年从山西省突出人才贡献奖奖金中拿出1到3万元,奖励15到20名品学兼优的孩子,负担他们除寄宿生生活补助外的所有费用,包括伙食费、书本费、课后服务费等。2022年6月9日,奖励了第一批15名优秀学生,并对在区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两个孩子给予每人500元的奖励。

  活动结束后,李铭轩妈妈说:“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小学生念书还能挣钱!”一名受助学生的爷爷激动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有听说过,校长个人给学生捐钱的。范校长,你真了不起!”

  局领导考虑到范妹锁同志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便问他愿不愿意进城工作。范妹锁坚定地表示,他离不开孩子,离不开农村,希望继续扎根乡村,为农村教育服务。2022年8月,他服从安排,到修文镇中心小学担任了校长。到任后,他下分校,进课堂,作调研,绘蓝图,以饱满的热情奔波在奉献乡村 教育的路上。

  这就是范妹锁,新时代乡村教师的代表,把青春、热情、真心,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和山区孩子,并继续用实际行动为农村教育的振兴努力着、奋斗着……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2

  许军则,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太原师范学院96届毕业生,现任职于长治市二中,从事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来,许军则老师坚守在平凡教学岗位上默默奉献,既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又做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他精研教法,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高效的教学方法。他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收效良好。他大力倡导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教27年,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教育教学成绩优秀。担任班主任22年,所带班级学生中,39人考入清华、北大,培养了1000多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许军则老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这是荣誉,更是砥砺许老师前行的动力。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为了督促学生按时作息,他坚持每天早晨六点五十分准时到达教室门口中午12点放学,等到学生对当天上午的课程内容进行总结以后,才和学生一起放学回家;每天晚上十点半和学生一起离开教室,然后检查宿舍,督促学生休息,回到家时通常都在晚上十一点半以后。为了培养学生“快节奏、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坚持每日快步小跑到学校;为了让班级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赛前一个月,他坚持每天清晨和学生一起训练。他所做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琐碎的小事,如果说许老师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的话,那是因为他坚持了下来,并且将继续努力。

  关爱激发动力

  关注学生的生活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天冷了,叮嘱他们要多加衣服;下雪路滑,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学习累了,劝告他们要好好休息感冒生病了,会细致地给他们准备药品家长没有来接,就及时联系家长;成绩下滑了,及时与他们沟通查找原因。他一有空就和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各科成绩。遇到有些偏科的学生,迅速和科任教师沟通,帮助他们及时补足知识点。438班的一位女同学,入班时成绩全班前10名,第一次考试,成绩就退步了二十多名。许老师仔细了解了这位同学的家庭情况∶这位同学从小是由姥姥和母亲带大的,姥姥无任何收入,全家三口人仅靠母亲微薄的收入生活。勤劳的母亲、坚强年迈的姥姥,她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另外,这位同学体弱多病,经常看医生、吃药、住院、打点滴。就连市人民医院的护士也说,这孩子很坚强,就是在病床上打点滴也在学习。许老师向学校申请免除了她的学杂费,同时又额外地为她争取了助学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对她备加关爱。2016年高考,这位同学以总分635分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为了帮助学生照亮前进的道路,为了让他的每一个学生努力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许老师一直在努力,践行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家校共育是一种责任

  438班的一位女同学,家庭情况特殊,父母离异,各自又重新组建自己的家庭。孩子总体表现还可以,就是成绩不稳定,上下波动。2015年的一天中午,当时正好是假期,许老师在岳父家正吃午饭,突然,接到这位同学的母亲打来的电话,说,她家闺女,也就是这位女同学,和家里人闹矛盾,要离家出走,让老师去做做工作。许老师想,一定是情况比较紧急,不然的话,家长不会这在个时候打电话求助班主任。他放下碗筷,匆忙打出租车赶往这位同学家。经过了解,这是典型的重组家庭矛盾造成的问题∶父母在给孩子购买衣物方面的分歧,意见不统一,言语简单粗暴,孩子过于敏感而造成的。经过长达五个多小时的交流,孩子和父母终于初步达成和解。后续许老师又跟踪观察,进一步化解了家庭矛盾。这位同学的.成绩也在稳步提升。一次家访,一个信任,是责任在育人工作中的践行,是责任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养成教育从细节开始

  态度是前提,习惯是核心,细节是关键,勤奋是保证。许老师告诉他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比如,地要扫得一尘不染,书要放得整齐齐,字要写得方方正正,黑板要擦得干干净净,做人要知书达理,穿着要朴素大方,说话要字正腔圆,书要背得滚瓜烂熟,等等等等。也许有人会问,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不要小看生活和学习中的这些细节,它是决定着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

  国学文化是传承,劳动教育在感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学生高一入学,许老师就组织同学们学习《弟子规》、《千字文》等,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领略华夏国学经典。许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最主要、最多的一项作业是:每天帮助父母干一件家务活,并写出体会与感想。许多家长感叹道:“许老师做了我们家长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孩子懂事了,长大了”许老师要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常怀感恩在心里!常担责任于心中!

  好习惯,才有好成绩

  改变学生不良习惯需要耐心、细致,也需要坚持。332班的一位男同学,刚入学时,学习成绩差,上课经常迟到,听课的时候,头枕着胳膊趴在桌子上;书写潦草,课桌上的书本总是乱放一气。许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始找他谈话,谈不良习惯的危害,他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许老师就试着帮助他改变这些不良习惯。课桌摆放不整齐,亲自给他摆放,课本放在什么位置、复习资料放在什么位置亲自做示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纠正,但这位同学总是敷衍了事。折腾了两个多月,他的不良习惯没有明显改变。许老师更着急了,这该怎么办期中考试结束,这位同学的成绩退步了,许老师想,转变他的机会来了,许老师就再次找他谈话,让他写反思,分析不良习惯对学习的影响。他开始有了触动,迟到的次数少了,听课也专心了,作业比以前也认真了。许老师坚持每天督促他改掉不良习惯,他渐渐开始接受老师的管理。期末考试后,这位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开始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从那以后,随着行为习惯的改变,成绩也不断提高,甚至冲到班级前5名。2009年,他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许老师自身的价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了体现。

  高效的外语教学

  因学生个性张扬而美丽,因老师教学理念务实而精彩。课堂上,许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如:学习英文绕口令、赏析英美文学和经典诗歌及进行英文剧本表演等,充分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课后,许老师指导学生强化读写,勤于背诵,注重语言实践。

  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许老师还潜心钻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发挥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同事之间相互切磋,教学团队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许军则老师扎根基层教育,立足本职,专注育人,科学管理,勇于创新,务实求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践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努力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民族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3

  李粉霞,女,1976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二级教授,高级技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领军人才,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书记,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山西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李粉霞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山西省三八红旗手,三晋技术能手,山西省十大杰出知识女性,“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首届高职高专双师型优秀教师,被记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

  心中永远年轻的“霞姐”

  ——一片爱心换真情

  2000年8月,李粉霞走进了当时还是中专的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职校教师,主动申请当上了班主任,当时正处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低谷期,来校的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目标相对模糊。没有从教经验的她,心里暗下了决心∶绝不让一个孩子迷失,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7年的班主任经历中,她从未让一个孩子离群,帮助无数的学生重拾信心走向工作岗位,她为装病不上课的调皮孩子真送病号饭,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谢谢霞姐”拉近了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此再也没有旷过课,成长为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骨干;“非典”期间主动申请带领学生找资料,设计项目,熟练操作,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为学生走向岗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办公室抽屉里一个个厚厚的“谈心本”记录着她帮助一个无法接受失去父亲而一撅不振的孩子蜕变的生动故事;站在寒冬里等了一整天,只为看一眼他们两个孩子的老师,朴实的父母给了她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无尽的信心和自豪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她送走了一届届的学生,也送上了一片片的爱心。“霞姐”这个充满亲情的称呼被一届届的学生传了下来。她用一个女老师特有的细心和自己特别的方式在关爱着每一个孩子。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班集体,个人2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3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永不服输的铁娘子”

  ——一股“拼”劲儿强自身

  连续4次参加数控技能大赛,2次代表山西省冲向全国赛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自己喜欢的职教事业上不断成长,书写芳华,同事们私下里都亲切地称她为机电数控的”铁娘子”。

  2004年,学院首次组队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她身怀六甲,随队出征,载誉而归;2008年,在学院组队参加全省教师基本功竞赛之际,她主动报名,带领年轻教师奋战赛场,捧回金杯;她带头搞科研,教学成果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西省特等奖3项,成为学院唯一的二级教授;她带头搞创业,组建大师工作室,走创新发展之路,被省工会评为李粉霞劳模创新工作室;她带头搞调研,寻求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模式,顺利通过验收;她带头搞培训,为区域转型升级技能人才能力提升贡献力量;在全院申报“双高”校之时,她率团队夜以继日,提炼材料,整理佐证,为学院获全国“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奉献力量;在全院建设“双高”当下,她任“双高”办主任,勇担重任,坚决拥护党委重大决策,为学院发展无怨无悔。

  她常对青年教师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学生半桶水,自己须先蓄满水,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要做就认真做到极致,以技服生,才配做职教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领军人才、省党代会代表、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知识女性,三晋技术能手,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指导教练,耀眼的不是这些荣誉和称号,而是一颗永远向前向善的心。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股“闯”劲儿练团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团队才有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团队才有不竭的动力。

  于是,她率先寻求校企合作之路,与苏州勤美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连续12年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过程四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质量监控,共同安排就业)、“效果五共赢”(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家长);率先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提炼、归纳大赛赛项、企业生产项目,开发赛训融合课程,开展课堂革命,学院被教育部评为“2019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山西省唯一率先建设实境化、企业化、生产化的’校内实训工厂,推行现场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育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率先成立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邀请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韩利萍等11 位技术精英成为驻校大师,共同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为企业获益近5000余万元;率先在全省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申报获批教育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并挂牌成为ABB工业机器人技能认证中心,确立了全省领先地位。

  如令,任“双高”办主任,率先构建数控技术“双高”专业群为引领七大专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专业格局,开启”以群建系”的专业群建设新局面,形成“周调度、月分析、季汇报”动态监控体系;率先提炼“实、拼、专、闯”团队精神,实施“帮、练、赛、聘”的教师培养模式和“教、研、改、服”的队伍技能提升途径,练就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率先开展国际交流,成功申请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全省职业院校首批招收留学生,并开展留学生教学工作。

  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开先河之举,培养出数控人身上的一股“闯”劲儿,他们“闯”出了成果、“闯”出了天地。团队先后获全中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实力领先三晋,全国一流。

  “一生择一事成一事”

  ——一份责任育匠才

  “如果您不小心与清华北大擦肩而过,那么不要迷茫和失望,这里将是你梦想起航的地方”,她经常用这段话来激励刚刚入学的新生,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以技立身。

  为兑现承诺,她带领团队充分分析生源质量,强力推进“传、帮、赛、练”分梯次、能力递进的卓越人才培养途径,构建“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机制。

  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30余项,列山西之首;培养了一批以全国冠军、中国大能手为代表的大国工匠,其中,全国技术能手28人、全国冠军12人,70余人次受到央视《焦点访谈》《中国大能手》等栏目报道。

  优秀的人才吸引了一批以中国航天一院、二院、三院、五院,中国工程核物理研究院等央企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实践教学就业基地。巩固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清华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淮海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省内就业基地。深化了与苏州勤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众捷零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为代表的一批省外就业基地。

  “一生择一事成一事”是她的信念,职教耕耘者是她无悔的追求。成绩属于过去,不进则退,无功为过,她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扎根职教,奋斗终生!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4

  在安徽省霍邱县提到杨明生,老百姓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位乡土教育家。

  杨明生1984年8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从大学毕业进入霍邱三中任教,再也没有离开过霍邱这个原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留守家乡教育38年,先后担任霍邱三中教师,霍邱二中副校长、校长,霍邱一中校长。

  38年来,杨明生获得了中国化学会首届基础化学教育奖、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首届江淮好校长、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六安市“敬业奉献类好人”、六安市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六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受聘担任中国化学会第29届、30届化学教育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当选为安徽省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家乡教育的守望人

  一段时间以来,在很多所谓的“人才”纷纷外流的时候,杨明生这位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奇才”,却甘于清贫,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留守家乡教育,甘愿当一名家乡教育忠实的守望人。

  1992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系研究生班,当他看到学生和家长们那一双双祈求他留下来的那种无助的眼神,他毅然做出了家人反对、他人费解的惊人选择——放弃深造的机会。近几年,很多教育机构与学校向他发出担任校长或教师的高薪邀请,但他的一句话感动了很多人:我必须坚守在家乡,这关乎到我是背着钱袋子还是情感包袱过完后半生的问题。

  38年来,他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他只有一个信念,要把他的教育理想与智慧转化为教育现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的劳累,他患上了多种疾病:甲状腺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胆囊炎、肾结石、胃溃疡、严重眼疾等。2002年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但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直到2020年发展为胸骨后甲状腺滤泡状恶性肿瘤,把气管压迫到直径不到6毫米,引起呼吸不畅,危及生命,才手术切除了近400克的肿块,术后仅休息两周,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眼球玻璃体里的“飞蚊子”长期困扰着,但在他的考勤薄上却从没有因私请假的记录。每天,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回家,经常在黑暗中扛着自行车,数着楼梯台阶上下楼。

  立德树人的践行者

  近年来,社会上所暴露出来一些有关青少年教育的问题,引发了杨明生的深思,他深感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把霍邱一中作为立德树人的样本校,数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开展德育实践,并逐渐形成了今天他在霍邱一中全面践行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体系。

  杨明生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把德育放在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最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地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和育人导向。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杨明生悟出了很多有关德育的理论,如“德育就是育德,德育也是升学率”。每一届学生毕业,他都会语重心长对他们说,无论你们将来走到哪里,都要做到“三个不忘”,即不忘立德、不忘感恩、不忘家乡。他还提出,是非观是最为基本的道德观,育德要从分辨是与非开始,养成教育是最为基本的德育。他的养成教育观非常朴素,就是“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有孩子形,要有学生样”。

  杨明生提出,德育效果要通过有效的文化载体与活动载体产生持续的影响。他提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校园无处不文化,校园无处不育德。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德育活动要体现仪式感,德育实践需要建模的德育工作新思路。他提出的“y=f(x)+a+b+c…”德育模型建构关系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践行,x是德育活动形式,德育活动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变化,德育效果y都必须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一些德育活动的传统内容、规定动作a、b、c等必须保留。目前,霍邱一中已经为10余项德育实践活动建构了模型,并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广应用。基于在德育实践中的很多创新做法和已经取得的成效,杨明生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德育专题教师,开发并讲授了《中小学德育的文化引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和《中小学校长的德育领导力》等课程。

  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从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杨明生就没有停止过教育科研的步伐,且一直笔耕不辍。9年时间里,他写满了8个厚厚的草稿本。他工作单位变化了几个,也搬了几次家,但这些印证着他对教育科研执着与坚持的草稿本却一直珍藏在他的书柜里。那个时候的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邮局,每一篇稿件寄出去以后,他都会在那个报刊发行之日到邮局去查询文章发表了没有。后来,邮局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怎么回事了,他一出现在邮局门口,他们就会直接告诉他准确的信息。截至目前,杨明生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与文章600余篇,其中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学化学》全文复印。

  杨明生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他把这些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把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截至目前,他已经领衔申报了11个省级课题,其中有10个课题顺利结题。2013年5月,他去台湾铭传大学研修,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他没有时间去游览风景名胜,也没有购物,所有时间都用来参访台湾的高中了。他用所携带的全部台币购买了台湾地区3个版本的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回到学校后立即启动了“大陆与台湾地区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比较研究”课题,并获得了省级立项。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分别对大纲与课标、教材、化学用语、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仅仅在《化学教育》上就发表了9篇比较研究论文,并应邀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做了3场研究报告,一些观点与建议在教科书修订或编制过程中被采纳。

  杨明生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一路汗水一路歌。由于他不懈的努力和十分接地气的研究,使他成为扎根于基础教育一线的化学课程论、教材论、高中新课程实验及课堂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为我国的课程及教材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杨明生还对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潜心的研究,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方法,申请立项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安徽省第八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所撰写的研究成果报告之一《高中生活,从这里起步》专著,由黄山书社公开出版发行,并获得了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全省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他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1994年12月,杨明生被安徽省首批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10月,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4月,获批安徽省特级教师。2014年8月,被中国化学会授予首届“化学基础奖”,全国仅有10位中学教师获此殊荣。他连续担任中国化学会29届、30届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也是少有的中学化学教师之一。2021年8月,当选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2021年12月,从安徽省正高级教师四级岗位晋升为二级岗位。

  新时代育人改革的实干家

  杨明生1998年8月出任霍邱二中校长。当年的霍邱二中社会声誉比较差,老百姓都这样吓唬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把你送到霍邱二中去。杨明生从任职的那天起,他就立下志向,一定要把霍邱二中带出薄弱学校的行列,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他带领霍邱二中一班人励精图治,克难攻坚,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使这所初高中学生不足900人的六安市有名的薄弱完中,一跃发展为拥有72个教学班和4500名高中学生并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示范高中,创造了六安市乃至安徽省普通高中办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杨明生在“经营”霍邱二中的过程中独辟蹊径,积极探索特色教育之路,创办美术特色班。令他最欣慰的是只要开设有美术专业的院校,都会有霍邱二中输送的学生,有一大批艺术天赋被挖掘出来的学生进入到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专业美院学习深造。同时,他还通过努力,使霍邱二中成为安徽省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创造了全省少有的特色教育办学奇迹,培养了以亚运会、全运会冠军胡青为代表的一大批体育杰出人才。

  2014年8月,年过半百的杨明生临危受命,来到了他魂牵梦萦的高中母校——霍邱一中担任校长,他在就职演讲中说道,“ 30年前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作为霍邱一中学子,今天又回到霍邱一中,也许这样的轮回是一种巧合,但这必将成为我教育生涯的最后驿站。”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多年来杨明生的办学改革理念与文件精神高度契合。他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决不以牺牲学生的睡眠与健康为代价提高学生暂时的成绩”,“决不能通过加班加点取得暂时的分数”,并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他提出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备课抓起”的战略定位,并顶层设计的“一案三式”“一课三备”“一研三段”“一卷三批”等教学改革举措,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内化为“尚修德、善学习、重健身、会审美、爱劳动” 的学生发展与成长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念更新和措施保障,让“五育”落地生根。他结合新校园建设提出的要把学校打造成为“花园、果园、植物园、生态园,学生学习的乐园和师生生活与发展的精神家园”已经深入人心,“六大园”建设初具规模。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霍邱一中已经从百姓失望、生源外流的“重灾区”,一跃成为安徽省知名品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不仅有效遏制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生源外流现象,而且还出现了“生源回流、家长回乡”的良性发展态势,为霍邱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先行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一张张证书,浸透了杨明生留守家乡教育奋斗的心血和汗水。一道道光环,镌刻了杨明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拼搏足迹。一项项成就,映射了一条勤奋者坚实的奋斗之路。一根根白发,谱写了一曲家乡教育守望者高亢的奉献之歌。杨明生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陶行知的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用心办有爱的教育、有魂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把教书育人当成“一辈子”的大事,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用自己的行动点亮孩子的未来。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5

  35年特教生涯,周美琴甘当孩子王,勇做排头兵。她的学校招收脑瘫孩子集中入学,填补了国内空白。她捧回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接了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为智障、听障、脑瘫等多类残障学生提供“全纳教育”。她指导的青年教师连续五届荣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课堂评优”一等奖。作为特殊教育一线工作者,她用无私之爱体恤特殊儿童的悲喜,用专业智慧帮助特殊儿童获得融入社会的各项能力,用倾情付出勇挑上海特殊教育多个领域重担。她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园丁奖、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最美校长等荣誉。

  不忘初心的特教“守护者”

  特殊教育学校“择差”守护——这,就是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选择了“守护”特殊儿童的使命,周美琴一做就是35年。

  “我弟弟也曾是特殊儿童,弟弟的成长,母亲的不易,家庭的艰难,我从小看在眼里。因此,1987年我从上海浦明师范学校毕业,聋哑辅读学校希望我加盟时,我心动了。母亲也告诉我,这个工作你一定要接受,好好培养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减轻这些家长的压力,为家庭和孩子造福……”正是这份初心,让周美琴无论走多远,碰到多少挫折与困难都始终甘之如饴。

  走进辅读学校的那一刻,周美琴开始每天面对神色呆板、行动笨拙、反应迟钝、生活自理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行为失控的孩子。一名患孤独症并伴有精神障碍的学生,时不时怪叫、四处藏匿、乘人不备逃出校门……周美琴时刻注意着他、陪伴着他,实行一对一帮教。为了拉近距离,周美琴让孩子坐在自己腿上给他讲故事,可冷不防孩子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她脸上。

  生平第一次被人打耳光,年轻的周美琴顿时眼眶模糊。但一想到这是学生的非常态反应时,她强忍痛和泪,压下委屈继续与孩子沟通。此后,周美琴对这个孩子的关心更多,不仅变换方法与他交流,还时常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帮助他成长。渐渐地,孩子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乐于听她的话,有了可喜的进步。

  曾被智障孩子推倒甚至动手打过、曾为了帮聋哑孩子排节目累倒过、曾因细致关爱孩子而被称为“周妈妈”……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周美琴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欠女儿太多。令她欣慰的是,女儿慢慢长大懂事,理解了妈妈的使命,也成为特教志愿者,助她守护更多儿童。2018年9月,周美琴获得“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后,为了帮扶和奖励更多特殊儿童,全家支持她个人出资10万元发起设立了特殊教育关爱基金,为特殊儿童实现梦想助力。

  特殊儿童成长的“研究员”

  特教的价值是什么?

  曾几何时,残障孩子被歧视,被认为是“社会包袱”;特殊教育学校也被认为是暂纳残障孩子的“收容所”,在教育中难有一席之地。但周美琴为特教重新“定调”:特教学校不是“收容所”,而是“加油站”。她要帮助残障孩子社会化,打开封闭的心灵,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文化知识是正常人谋生的手段,但在周美琴看来,对残障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却是康复。

  周美琴所在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坐落在浦东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上,也是教育综合改革前沿。“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成为学校开展特教的理念。为此,周美琴为集听障、智障、脑瘫孩子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勾画宏伟蓝图——走“医教结合”的道路,构建以脑瘫孩子教育为特色,适合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

  周美琴从专业康复理疗学院引进了十几位专职治疗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训练。学校还配备了全国一流的康复条件:多感官训练室里,有测试学生嗅觉、触觉,味觉等提高他们感知觉灵感度的训练项目;沙疗室里,每天都能见到孩子们赤脚忙碌,光脚在沙滩上行走,这些沙子有按摩穴位作用……孩子们在老师和康复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应自己的康复项目,而在学科教育课堂上,针对残障儿童的特点,周美琴大胆改进教学模式,提出生活与学习相结合的目标,设置了两位教师同时作为教学主体的授课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特殊教育也在不断发展。20多年来,浦东特殊教育师资不断晋级——原本只有中师毕业生,如今学校吸引了多名硕士生加盟。周美琴思考:特教老师光有爱心远远不够,还要有专业精神和技能,探索适合残障孩子的发展之路。学校引领教师成为集教育、教学、康复、医疗为一身的“四型”复合型人才——专业精神要“奉献”、专业知识要“复合”、专业能力要“综合”、专业智慧要“创造”。聚焦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程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专家引领,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外出考察,开阔教师工作视野;赴美国、荷兰等参加国际研讨会交流发言——教师不断攀登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高处”。

  历时10年探索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课题获得了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开创了国内基础教育之先河。周美琴主持多个市级、区级重点课题及内涵发展项目,获全国、上海大奖。她,无私奉献:受聘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专职导师,上海市特教教师岗位培训班授课专家,上海市教育学会导师团导师以及上海其他兄弟区的特殊教育专家导师。多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班、上海市特教岗位培训班以及浦东新区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培训,为浦东、上海乃至全国的特殊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了专业支持。

  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之路的“初探者”

  周美琴认为,“信息化时代要想做好事,一定要学习新技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性和趣味性?有障碍缺陷的学生能否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施设备感受知识、体验教学?

  带着这样的思考,周美琴又开始了她特殊教育数字化课堂的探索。她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学校信息中心主任进行沟通,于是课堂教学信息化初期计划诞生了。在原有的几台共用移动投影车基础上,学校推进了信息化整改工作,各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背投电视机,并且增设投影+交互白板为主体的多媒体讲台为试点,将白板技术、希沃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学习新一代多媒体软件与技术,开发各类障碍学生的教学课件。此外,周美琴还为教师搭建了学习与交流平台,通过每年的教学课件评比分享经验。课堂中,手动不方便的学生通过白板拖曳技术快速完成了人民币的实物摆放;听觉障碍的学生通过凸显的动画效果了解到夏天荷花的婀娜多姿……信息技术为课堂带来了一抹新色彩,也让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试点成功后,周美琴进一步推动学校课堂数字化发展进程,现在各班级都配备了以触控式液晶电视为主体的交互式多媒体,目前学校50%以上班级配置了相应的班级云服务器、师生平板及对应的软件,打造了与时俱进的’数字化、信息化课堂。

  不仅是课堂教学,周美琴认为特殊孩子的康复训练同样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支持,于是,各种软件都运用到了言语障碍学生的个别化训练中,学生在语音辨识以及练习上的速度大大提升。感觉统合训练智慧教室网络、运动数据采集设备将学生在康复训练中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时给出训练反馈,提升了训练的实效性。就这样,数字化之路也延伸到了学生的个别化康复训练中。

  特殊教育领域的“拓荒牛”

  脑瘫孩子也能集中教育?残障孩子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出色?特殊教育也能国际化?

  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熟悉周美琴的老师和家长都说:“周老师一旦投入工作,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铁娘子。”正因为这份拼搏,周美琴与学校不断拓展特殊教育的服务领域,让更多儿童和家庭受益。

  于2002年5月成立的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接收听障、智障孩子外,又接受了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的任务,此举开创了全国先河。从学校筹建时被调入的周美琴,成为中国脑瘫孩子教育的前行探路者。脑瘫孩子的集中教育一无课程,二无教材,三无师资,周美琴带领教师从引进智障教育教材到“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再到实行“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从每天一节康复课到康复与课堂教学整合,再到24小时康复理念的确立……一系列机制为脑瘫孩子提供了“全面营养”。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学校模式,最终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浦东新区作为国际化城区,特殊教育的“全纳”包容了国际学生。有一年,比利时王妃来上海访问,特地指定要到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看看。原来,曾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脑瘫女孩斯坦芬妮。刚进校时她大吵大闹、拒绝进食。在周美琴的帮助指导下,养护部的老师对她细致关怀、科学康复,慢慢地,斯坦芬妮说话顺畅了,卷曲的右肢也能够伸展了。这个故事吸引了王妃,当王妃实地参观后,感叹道:“中国的特殊教育很成功,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令人赞叹”,并在第二天《比利时日报》头版刊登了王妃来校访问的新闻及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成果。

  随着医教结合的不断推进,周美琴的服务半径从一所学校辐射到外区,并扩展到全市,领域也不断拓展。2013年,上海率先探索成立了5个听障和视障指导中心。周美琴作为第三听障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在浦东和奉贤普通学校就读的所有残障孩子提供巡回服务。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超过百万人,其中残障儿童8000多名——周美琴对他们“如数家珍”。这是因为2016年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中心落户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又担任了中心主任。入园、入学、中考,全程评估都在周美琴学校做。周美琴领衔组织了沪上18位特教领域及医学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对所有特教孩子开展科学、精准、全面的考前评估,帮他们“解锁”成才立交桥。前几年,有一名脑瘫学生通过评估坐轮椅参加中考。考场按中心要求,考卷由教师帮他翻页、每半小时扶动一下身体,孩子最终考进了区重点高中。

  倾情一生,周美琴担当残障孩子的筑梦人:把扶助他们“康复发展,回归主流”当作毕生使命,对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教育。学校组建了聋人舞蹈队、特奥运动队,把学生带上了国际舞台;学校培养的聋生,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南京金陵科技大学等;更多智障孩子学会了自食其力,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学校一名残疾学生毕业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周美琴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老师略微夸张的口型,演绎出震撼心灵的声音;老师用熟练优美的画笔,描绘出缤纷美丽的天地;老师丰富灵动的表情,奉献出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这是一首献给特教教师的诗篇,也是周美琴的真实写照。她用大爱,温暖着一群人、温暖着一座城。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6

  林茂,男,汉族,1985年6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上河头村河头学校教师。作为一名85后青年,他远离家乡,放弃了在城镇学校工作的’机会,扎根乡村教育,默默奉献。

  他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出四段励志法的育人方法,破解了乡村孩子基础薄弱和不自信的困境,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作为北辰区高层次人才林茂工作室主持人,多次作市级以上示范课、培训、宣讲,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乡村青年教师发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7

  刘少坤,男,汉族,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他辛勤耕耘在职教一线19年,强专业,带队伍,育人才,带领计算机系由弱变强。他以做强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为职教教师强“根”。

  他设计了“五个一致”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2+1”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他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赛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以及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成绩斐然。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8

  李红霞,女,汉族,197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教师。从教27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思政课堂第一线,创新思政教学方式,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打造了幼小初高“四阶梯”育人理念、课程体系、活动体系衔接的“三衔接”思政教育模式。她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四自主·四环节”新模式。

  她倾情教育扶贫,7年来坚持深入山区送教,带领团队累计送教送培17.75万课时,惠及6县31乡镇5万多个家庭,学校因此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她热心慈善,将第三届明远教育奖的1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山区学校。曾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9

  张靖,男,汉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他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坚持扎根于中西部,突出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人才。

  他坚守科技教育工作使命,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地方转型发展需要,围绕“卡脖子”技术,矢志打造一流团队、完成一流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实验实现一维和两维自旋轨道耦合的简并费米气体。他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打造有力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0

  张梅,女,汉族,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礼仪幼儿园教师。她扎根幼教31年,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儿童以主动发展为根,育同伴以生命成长为基,育家长以明明德为本,以优秀中华文化润泽心田。她通过园际联动教研、名师指导乡村教师,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她注重学前教育改革创新,两项个人教学成果获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奖。

  她是省幼教指导专家,立足特级教师工作室和教师成长学院,引领幼儿园教师提升保教能力。曾获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优秀幼儿教师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1

  杨联贵,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民盟盟员,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他扎根边疆,耕耘不辍,从教37年来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与使命,坚持教研并重,培养了一大批勇担当、业务强的`数学专业人才。

  他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上的返璞归真,将思政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家国情怀。他坚持守正创新,在地球物理流体研究上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他注重团队建设,带领团队获得“数学分析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2

  高延安,男,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头道营子实验小学校长、教师。执教32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致力于办一所孩子们喜欢的乡村小学,用自己的辛勤和努力为教师幸福工作、孩子幸福成长架起了一道桥梁。

  他以“办好乡村教育、奠基幸福人生”为主旨,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孩子习惯,改革课堂教学,鼓励师生读书,发展社团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舞台。他大力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奔跑在绿茵场上。曾获内蒙古赤峰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3

  陈温福,男,汉族,1955年12月生,民盟盟员,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高等农业教育42年,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现代农业科技进展》等8门课程,培养硕士52名、博士47名。

  他敬业爱生,言传身教,悉心教导学生修德修身、自强自立、团结协作。他致力于教学改革,上课内容直面科研前沿,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诙谐生动,赢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他治学严谨,对学生的研究论文和毕业论文,大到试验设计,小到格式标点,均亲自指导、批阅、修改,让学生受益匪浅。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4

  张万波,男,满族,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24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用耐心和爱心教会农村孩子学习知识、学会做人。

  2009年晋升高级职称后,一直从事着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和教务主任的工作,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热爱学生,视生如子,潜心钻研业务,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尊敬。他多次担任师德报告团、专家型班主任论坛主讲人,积极分享扎根乡村的教育教学做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5

  李玉,男,汉族,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菌物学学科的拓荒者,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系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经过30余年努力,他为学校建立了从专科到博士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发展体系,培养了100多名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他始终秉持教书育人初心,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教学,古稀之年仍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他治学严谨、甘为人梯,以卓越学识和崇高品格,凝聚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教师,推动教育事业青蓝相续、薪火相传。曾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6

  袁艳敏,女,汉族,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校教师。她扎根乡村教育15年,坚持走村入户,始终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生活。为让贫困家庭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她自掏腰包、多方联络,先后为孩子们募集物资5万多元。

  她注重教育教学创新,让乡村孩子第一次体验到了远程多媒体课堂,第一次玩上了呼啦圈,第一次走进了大学博物馆,第一次有了科技节、上了科技课。她曾两次作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报告团成员赴各地各高校开展宣讲。曾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7

  樊嘉,男,汉族,1958年3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从教30多年来,他坚持躬耕在教学一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悉心引导学生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为医学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教学工作中,他以大先生为追求,强调德才兼备,坚持以身作则,将大医情怀传递给学生,以师德培养医德,让每位学生在行医生涯中为患者带去生命之光。

  作为医院管理者,他忠实履行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推动建设一流医学教育,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作为医学专家,立足临床,以病人为中心,创新治疗手段,勇斗“癌王”,为病人带来希望。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8

  吴蓉瑾,女,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扎根基础教育2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16年里培养了千名小讲解员童音讲党史。她倡导情感教育,通过多年实践探索研发了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

  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采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致力于探索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标杆培育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19

  唐江澎,男,汉族,1963年5月生,无党派人士,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锡山高中校长、教师。他41年坚守教育一线默默探索,形成了“语文体悟教学法”,参编语文教材在20余省市使用。他担任校长15年,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推动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或艺术课,将学生培养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提出了“建立班主任国家表彰荣誉体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考核”“振兴县域教育”等反映基层呼声的建议,为教育改革积极建言献策。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20

  杨善林,男,汉族,194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教30多年来,他坚持“至诚至善、务实求真”理念,长期奋斗在科研教学一线,培育出了一代代信息管理人才。他创设“专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大学时代的基本要求和学习规律,陆续推广到全国。

  他带领科研团队在智能制造工程管理、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并将其转化为产业资源,为实践育人提供广阔的`平台。他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率领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863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6月29日 20:04
下一篇 2024年6月30日 13:35

相关推荐

  • 大一到大四的自我鉴定(通用)[优秀范文5篇]

    大一到大四的自我鉴定范文(通用14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的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就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让我们写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

    2023年5月25日
    144
  • 电工安全协议书(通用11篇)

    电工安全协议书(通用11篇)   现如今,各种协议频频出现,签订协议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协议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工安全协议书,欢迎阅读,希望…

    2024年2月2日
    183
  • 单位春节晚会活动方案(通用14篇)

    单位春节晚会活动方案(通用14篇)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企划案。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

    2024年1月15日
    158
  • 最新年终总结开头语范文

      1、2012年即将结束,2012年的工作也即将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经过自身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特别是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我顺…

    2022年12月7日
    190
  • 如何跟年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打交道?

    时隔8年,中国将重新同一位民主党总统“打交道”。 且目前看来,这位仅当过参议员的年轻新总统,上台后实际将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尚不明朗。那么,在下一个4年中,中国将如何同奥巴马打交道…

    2023年1月22日
    184
  • 有关师德师风的教师工作总结

    一场热烈的活动已经结束,我认为我们会拓宽视野,是不是应该好好总结总结?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师德师风的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

    2023年1月31日
    2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