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读后感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北宋时期,一间私熟内传来孩子们一阵阵的朗朗书声。“先生,百家姓里的姓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一个孩子突然问道。先生不慌不忙地说:“《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大家纷纷点头。“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朗朗的读书声又一次响起了。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我的班主任张要求我们要读一本好书,于是我就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本《百家姓》,它不仅扩展了我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让我从许多典故中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其中,有一个典故让我受益匪浅:“晒书堂”。晋朝时,有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叫郝隆。每年七月七日,人们都要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晒防止发霉或者虫蛀,读书人也要把书籍抱到太阳底下好好晒一晒,而郝隆只搬出一把椅子坐在太阳底下晒起肚皮来。有人问他在做什么,他答道:“晒书。”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为什么,他什么也没做,怎么可能在晒书呢。结果,我看了后面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道理:家有藏书固然重要,但是能把书读到肚子里,才能成为大学问家。是呀,现在许多孩子家里都有书柜,藏书更是数不胜数,可是他们却熟视无睹,把古人视为财富的东西不屑一顾,整天在电脑和电视中徘徊。许多的好书被当做摆设,只是徒有虚表,这多可惜啊!当然,盲目的看书也不行,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和家长才看的书,倒不如不看,还浪费时间。要真正地做到把书读懂,把书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才算把书读到肚子里去了。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大学问家,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一辈子受用。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的确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你慢慢去发现,就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五千年文明古国,文献浩如烟海,经典灿若星河。这本《百家姓》让我了解了历史,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我要向他们学习,他们为过去的文学历史作出了贡献,我也将为祖国的文学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