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中呐喊 ―― 初读《我与地坛》
初读《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便被里面朴实无华却极为深邃的文字吸引到了。作者围绕地坛,写了几年来他所见证的地坛的变化。他静静地待在不起眼的一隅,凝望着自己的文学路途。
生和死,对于常人来说是个深奥的问题,在史铁生笔下却波澜不惊、和风细雨地叙述完了。“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史铁生日复一日,与地坛朝夕相处,其间观察着人们的平常生活,他已经对生命进行过反反复复的思考了。从出生谈到衰老,从温床谈到坟墓,以聊天的形式娓娓道来,侧面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一份宁静。这份宁静,也只有在地坛才能完全地展露出来。
的故事,也是文章中最感人的部分。早期,当史铁生双腿瘫痪心灰意冷时,是咬着牙,陪他撑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母亲在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种种变故里活完了一生,在病痛的折磨里撑起一个家。母亲一边活着,一边直面着生活中的考验和苦难,诠释了”人应该怎样活着”。隐藏在母亲的愿望里,她希望孩子能过得更好,健康、快乐地活着就行了。这就是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企求。作者是幸运的,当他独自离家,在残垣断壁旁摇着轮椅时,总会有人寻着车辙印缓缓寻找着儿子;当他在最热血的年纪里突然残废,总会有人耐心地安慰着,给他发泄的空间。即使这个人已经消逝,却还会鲜活在作者的印象里。为了孩子的生活,母亲可以无私地奉献一切,这就是的伟大之处!
作者的叙述平淡却饱含哲理。他没有欢呼,没有哭号,没有赤裸裸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以内敛的形式,抒发出激荡而热烈的思想。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掌握,每个人的生命都布满了坎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圆满的。但只要能选择正确的话法,勇于面对困难,挑战生活中的残缺,就能活出最精彩的人生,体现出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