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旅行,没有令人垂涎三尺的风味小吃,也没有爱不释手的自拍神器,有的只是一本厚重的书。翻开扉页,苦旅便已开始,走过山川湖海,踏遍万千世界。
二十多年前的余先生,是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拥有许多他人无法触及的荣誉,却毅然辞去一切职务,孤身一人踏上这场旅程。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的余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的都江堰、莫高窟,到国外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抵达的人文学者,这无疑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苦旅。
这些旅途之苦却都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划过,因为对于余秋雨而言,真正让他痛心的是文化之苦。苦于莫高窟里二十九个大木箱的稀世文物被三十英镑买走;苦于唐朝渤海国的三千繁华只剩下一口废井冷眼相对;苦于希腊、埃及、阿拉伯等众多文明的先后吞食与最终枯败……那一句句真实的描写,那一个个痛心疾首的字眼,使我不禁叹道:“这便是文化之殇!”文明的枯荣,文化的流失,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要以史为鉴!否则,下一个消失的文明又会是谁呢?
随着文明一岁一枯荣,人文精神也从“烧尽”到“又生”。苏东坡遭受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却因此脱胎换骨,写下前、后《赤壁赋》;宁古塔上多少文人学者被流放,但灵魂依然高贵;巴金等学者文革时受到“痛打”,却始终没有倒下,文革结束后重铸辉煌……正如野草一样,我们的人文精神“春风吹又生”,不会被时间所消磨,不会被环境所影响,只会在暴风雨后重获新生。
今天的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中国这个安定繁荣的大家庭,所以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将中国文明捧在手心,做文明的继承人。还要不断发展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让这一场中国与世界的苦旅拥有价值。
走过这一场苦旅,我看见荒凉与荆棘,也听到歌声与鸟鸣。文明将前往何处?这在于我们的脚步将踏向何方。合上书本,“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