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经典――读《民国国文课》有感
民国,学过历史的人都了解,它是黑暗中的一道,但只是一现。
民国文化可谓是承上启下,延续了清朝的儒学,开启了文化的序幕。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时期,但思想先驱者却层出不穷。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极大的丰富了这个时代。
翻阅目录,望着篇名后的人名无不都是课本,教材中出现的在当时都是文学巨匠。翻书的手不禁抖了几下,这本汇聚了多少先人的书籍不免在心中高大许多。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按照珍惜时光,礼貌做人,探索求知,心忧天下,笃志躬行,情感萌动的体系结构,每个部分包括了大量萃出的名家名篇。
喜欢卷一中的第2篇《我的》,即使是上课时所学过的文章,现在阅读则多一种感觉。篇幅很小,经过删改过的。读完文章,对之深厚,无私又无私,理解了一分又模糊了一分……
欣赏他的另一份作品《差不多先生传》具有讽刺意义。警醒世人:“学习中,最忌讳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尤其是差不多思想。”差不多先生临死前的格言让我哭笑不得‘活人与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
一个凡事不能追求完美,只是想着简单完成任务的人是可悲又可惜的,殊不知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民国教育使人惊叹,民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予以取长补短,体味袅袅民国范儿,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