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自己的――读《书香岁月杨绛》有感
杨绛在她“一百岁感言”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的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一个经历过百年岁月沧桑的老人,在笔尖凝聚了她对沧桑岁月深沉的思考,宽和而发人深省,使我想探究小时候的她经历了怎样的磨练。
《书香岁月杨绛》这本书通过对杨绛先生青少年时代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叙述,展现了少年杨先生乐观向上、懂事孝顺、勤奋爱读书的优秀品格。
杨绛先生的乐观性格受补塘先生自乐其乐思想的影响,曾在《我之快乐观》中写道:“人生斯世,当享无上之快乐。其不能享快乐者,皆所谓“咎由自取”者也,其能享快乐者,皆所谓“自求多福”者也。快乐非有一定之现象,不过心之所思,以为快乐,则快乐矣;心之所思,以为不快乐,则不快乐矣。故世有自乐其乐者,亦有无苦讨苦者,其权皆操之于己,于处境之顺逆无关也…….”。字里行间透露出积极向上、乐观处事的态度。杨绛在她一百岁感言中也写道:“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今天,我们这些少年学生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常常觉得不快乐,或因为学习压力,或因为心想事不成,究其原因是“心之所思,以为不快乐,则不快乐矣”。“少年哪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如果我们把学习当做乐趣,把每一次坎坷都当成是生活的历练,把忍受当做享受,自然能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古人说“百德孝为先”。杨绛先生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父亲曾对杨绛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于是杨绛会在父亲起早写稿子时,给父亲泡上一碗酽酽的盖碗茶,轻手轻脚地送到父亲的书桌前,在父亲睡午觉时,捧一本书,悄无声息地在一旁陪父亲,即便在给炉子加煤,也会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和妹妹们都非常钦佩她加煤可以不出声。能在加煤的时候都不出一点儿声响,正是因为她的懂事和孝顺,对父亲的爱。想想我们中许多人,一直以来都是想什么要什么,不管父有没有能力满足我们,父母接送我们上学放学,日晒雨淋都以为理所当然,对父母甚至连一杯水都没有倒过,只想着长大了再回报,却不知“子欲养而亲不在”。“什么是孝顺,孝顺就是听的话”这样教育我。也教导我们在要尊重师长,在家要听父母的话。杨绛正是听父亲的话,并努力做到了,这份孝顺和懂事也影响了她的一生。钱钟书先生写给杨绛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份“贤”与她孝顺懂事的天性是分不开的。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这些中国的小皇帝却懂得太少了,如何去面对父母的教导,用感恩的心去接纳,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
杨绛爱读书,她是“才女”,要归功于她的勤奋读书。书中有一段杨绛和父亲的对话,父亲问杨绛“三日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回答“不好过。”父亲又问“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杨绛回答“一星期都白活了。”三日不看书,日子就不好过,一星期不看书就白活了,这样的想法在今天是何其的珍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想我们这些学生,除了课本,就是手机和网游,书籍中的许多道理我们没有去认真体会。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看过一则公益广告,妈妈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们回家一起吃饭,结果孩子们一个个只顾着玩着手机。读书可以明礼,读史可以知古今,我想我们这些青少年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读书不多,想法不少。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这些少年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经过什么样的磨练,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的收获和成果,就是祖国的发展前途。杨绛先生曾这样说:“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的努力,一放松就懒了。”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勤奋读书、励精图治、坚韧不拔、乐观向上、淳朴善良。“民强则国强,民弱则国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个少年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只要用心,只要努力,我们也会做得很好。世界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