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美丽使人忧愁――读《边城》有感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孙周卿
读它之前,它像一幅卷轴未启的画册,神秘撩人;翻开时,确乎如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从我的眼前缓缓展开宽阔的胸襟,虽清新淡雅,澄澈透明,却仍可嗅到如酒一般浓烈的民俗民香。我想,那个湘西边城,叫茶峒的地方,应该是个童话般的现实桃源。
与外界的喧扰纷争不同,茶峒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城,凭山依水,与自然长存。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正是环境的寂静熙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古朴淳厚的茶峒人,使之单纯寂寞地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翠翠,就长养在边城清和的风日里,也蕴育在沈从文寂寞、清远的怀抱中。一条清溪,给了她灵动;一座白塔,赋予她静美。女孩子有着并不幸福的身世,却在青山绿水的浸润下生长得灵气逼人;老人是几十年来忠实的渡船夫,而那条黄狗便是他们唯一的陪伴。他们饮着山中水,品着山中味,听着山中曲,闻着山风吹拂带来的墨竹香。
那是纯净的景色和纯净的生活。每天日头升起,便和大地一同醒来。伴着潺潺的溪流,在水中划过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四周环山,青峰在或浓或淡的雾气中掩映,自己像是天地的庇佑者,驻守于此,享受一派恒定的纯粹和宁静。像是沧海一隅,又像是人间全景。而更美的,是自己驾着的那只小船,轻轻缓缓,走走停停。不知已载过多少人多少事,却仍漂泊溪上,一如曾经。
游行于这座小山城里,我总是喜欢闭上眼睛画出怦然的动心。似乎能看到女孩翠翠清明如水晶的双眸;看到她从山上奔跑下来寻找祖父,好似精灵;看到祖父沟壑纵横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看到屋后的白塔像一位守候者安详地矗立……而我更爱的,是回荡在山谷里,天地间,那阵阵的音波。那里有高亢的呼喊“翠翠”的声音,也有翠翠寻找的娇嗔甜美之音;那里有过路人期待的喊船声,也有渡船夫热情的回应声;那里还有懵懂少年情窦初开时如竹雀般动听的歌声,宛转悠扬,沁人心田。
纯净的山城风光更养育了纯净清洁的灵魂。这里的人们,淳朴诚挚,重义轻利。不论是渡船人和渡船夫拉扯推辞酬礼,还是盛大热闹的,亦或是天保,傩送对翠翠真挚的心,我们都看到了人性最初的干净。他们少了喧嚣杂念,少了自私功利,多了真心坦诚和一颗完整的初心。那么直接,坦白,波澜不惊。
或许,正是过于这种过于美丽的淳朴,造成了小山城里不是悲剧的悲剧。“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清淡的笔锋,却是翠翠炽热的等待。一如当初,祖父在等待翠翠表明心迹;大佬在等待翠翠答应自己。殊不知,在等待中磨去了岁月,也改变了人和事。甚是不解,既然是有不作兴“情人奉让”的直白和大方热烈的追求,为何以悲剧收尾。也想过,可能与小城里淳朴中带有的害羞气息有关,他们讷于言辞,羞于刨根问底,于是,导致了一切本该可以解释清楚的话吹散在风里。可能,小城里的人并无此感,因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命气质;却让围观小城的读者有了只可意会的情结,但转念想,可不又平添了小城的朦胧美?曾经,那少年干净的笑声,在暮色中升起,使她薄怒,也使她记住,如今都已随水流到天涯。白塔业已修复,一副代远年湮的模样。然而有些东西,注定会在风中剥落:譬如青春之无忧,譬如生命之圆满。
边城是美的。在我的印象里,这座小城似乎一直被薄雾笼罩,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沈先生像是旁白,缓慢低沉地讲述一个平凡的故事。可是它真的存在么?可能写它的人,看它的人都无从作答,然而心里却怀着一股莫名的希冀或是直觉,相信它的确存在。于是,有那么一个地方,有一座城,一群人,那里是天然的馈赠,是生活最初的模样,那里还有一棵美丽的爱情萌芽在成长。
那个地方也许很远,也许就在身边。
【第2篇】
被遗忘的“边城”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于是在里,我慕名读了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在“边城”里,住着一群“土生土长的湘西村民”,他们活的有血有肉,流过泪淌过汗。在我们身边都可以找到他们的缩影。沈大师更是将“边城”中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错综有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深翠逼人的竹簧中鸟雀的交递鸣叫。无一不在吸引着我们,似乎那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就在面前,只要叩开城门,就能真实感受这一切。沈从文用他的笔将《边城》写成了一幅画,写成了一个世界。
记得冰心曾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学,就是“真”的文学。在作者笔下:“老人、女孩、黄狗”与“傩送、顺顺;天保”等人之间展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其志不渝的聪慧……那一幅幅宁静淳朴的田园诗般的湘西人民风情画,同时也寄托了他所追求的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各得其乐的人生理想。
有人说《边城》是一首哀婉的抒情诗。沈先生笔下描绘出的那种从容不迫的韵味和平静舒缓的格调;那种将诗与散文相融合,用亲切素谈的语言塑造的或者讲述人生的善恶与悲欢,或者歌唱生命与人性的艺术境界;那份无处不显示作者的聪灵雅静而又暗藏苦闷、孤寂灵魂的和谐。仿佛都只叙述了一个故事,只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世界。所以沈从文先生感叹:“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因忽视而遗忘了。
在“小城”中,我看到的是“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小城”里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祖孙之间的真挚情意;天保与翠翠的朦胧爱情,被作者用其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情感之歌,不能不让为之动情。那些活脱脱的跳跃在他笔下的人物,美丽如传说,神奇似仙境。
但在现实中,这种人性的真善美已经被遗忘了,被遗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利益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人们被勾心斗角蒙蔽了心灵,每个人都染上肮脏的铜臭味。沈从文,用他清醒的故事中蕴藏的热情,朴实的文字中隐伏的悲痛,诉说着人世的悲凉与不平,歌唱着生命和人性,风俗和人情,最终共同交织和理想的独具一格的乐章;他只是怀抱一点属于人情的真诚温暖的情感,超越世俗所要求的伦理道德价值,用人心人事作曲歌咏出别样的情致和韵味,描绘出一个动人的情境。
但这份情境随着“小城”的关闭被尘封了,与世隔绝,那人间真正的情谊也已经被边城老化了,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所抛弃。
不知何时,那尘封已久的“小城”才能被人所知,被人关注,那早已遗忘的淳朴的人性被人寻回。届时,人间处处有真爱,“小城”的光辉将洒满世间每一个角落。
渴望着……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