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智慧之光芒 ――读《史记故事》有感
“《史记》有史鉴的明智,诗歌的颖慧,数学的精神,博物的深沉,伦理的庄重,逻辑与修辞的善变。”
――题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众多的古文典籍。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细细品读完《史记》,宛如踏入历史的长河,带我们回到那群雄群烽起,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
《史记故事》是根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计》所改编的,书中记载了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一个个小故事环环相扣,既详细讲述了纸上谈兵、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等故事,还介绍了孔子、屈原、项羽、秦始皇等人物事迹。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精彩又蕴含着道理的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带我们览尽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亡盛衰,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画卷的壮阔景图,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纸上谈兵》和《毛遂自荐》这两个小故事,联系到日常生活令我感触颇深。
《纸上谈兵》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因只用兵书上所学的理论而不懂变通,导致中了秦军的圈套,使赵军40余万被俘,自己也被秦将白起设计坑杀。《毛遂自荐》说的是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挑选门客时门下毛遂自告奋勇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后,毛遂挺身而出向楚王分析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战争离我们或许很遥远,但这两个故事却让我想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做事总是空谈理论,却没有实际行动过,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办公室里被训话的学生述说着自己的观点,在说他的想法不切实际时,面上敷衍着老师的苦口婆心,却在心里鄙夷着老师的古板,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这何尝不是对老师一片苦心的辜负?对自己的未来夸夸其谈,绘声绘色地说要考上名牌大学,仿佛已是势在必得,却连作业都一笔不动,这又何尝不是对梦想的亵渎?当我们听惯了这些一纸空文,渐渐也对他们坐而论道的行为失去希望,嗤之以鼻。向他们说教时,一句知易行难令我们彻底失望,一点努力都没有付出过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事情的难易呢?就像爬山,如若不攀登至山顶,光看摄影机拍摄下的照片又怎能真正领略到其中风光。
生活中也不乏和赵括这类人的自负形成鲜明对比的,像毛遂这样有实力又有上进心的人,相比赵括那类人的纸上空谈,他们坐言起行,踏踏实实做事,抓住一切机会,不畏挑战,总想着让自己更优秀一些。毛遂的自信和赵括的自负在某些意义上来讲有些相像,但又是完全不同的,赵括从未认清过自己的实力,过度自信使他无法虚心接受别人的忠告,最终自食恶果,而毛遂的上进心给自己带来了大好前途,他自信于自己的实力,敢于争取,有勇有谋。对自己实力的明确认知使他们的人生截然相反,这也就是仅仅一字之差的自信与自负的不同。
《史记故事》如同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读到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认识了一位位历史人物,感受到了人生百态,这部国学著作当之无愧于鲁迅先生对其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