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目送》是龙应台献给她的、和兄弟们的书。有幸,在我阅读了这本书,并有很深的感触。这本书写了的逝,的老,儿子的远去,的牵挂。写出了她的不舍与牵挂。
文中有一段话,出现两次,让我感触颇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玩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这一段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的刻下。当我们长大,要离开父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父母就在家等待着我们,随时给我们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因为这本书描写的是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深思。
现在上寄宿的我,每周日都会静静地看着母亲远离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想要追上去,却迈不开腿,想要大声的喊住她,却怎么也长不开嘴。看着母亲走远的背影,直到我的视线模糊,才知道有多么的不舍。或许多年以后,当母亲看着我离家上学而渐行渐远的背影时,只会比我更多的不舍吧。
《目送》让我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办法不是挽留,而是珍惜。上个礼拜的某天,恰逢父亲的生日,而我却不在他的身边,这是我错过的第二次,于是我给父亲写信。写着写着,突然脑海里闪现的是父亲不再乌黑的头发和有了皱纹的脸庞,在不经意间,我的父亲老了。我在一天一天的长大,而父亲却在老去。偶尔放慢步伐,走在父亲的身后,看着父亲高大的背影,他承受了多少我不知道的压力,而我却没办法分担。只是希望时光可以慢一点,我想和父母在一起久一点。
你们陪伴我长大,我会陪伴你们老去。龙应台的《目送》让我知道,父母为了我们儿女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却怎么也还不清。所以请好好对待自己父母,他们给予你太多太多,是你无法体会到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生老病死,乃人间常情,不要再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有多后悔,所以,请珍惜现在的每一分一秒。
【第2篇】
面对别离――读《目送》有感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墓地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挥手作别。
―题记
龙应台说“我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见过许多别离,可能站在远处深情地目送着的,却鲜见,更多的都是难忍离殇,抱头痛哭。
曾在幼儿园见过,约摸三岁半的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喊着。夏末的太阳依旧热烈,小女孩的脸涨得通红,南来聚拢的风,吹散女孩子的头发,仍管幼儿园里亲切和蔼的怎么哄,豆大的泪珠还是不断往下掉。我远远地看着,小女孩的就站在墙角小心翼翼地探出头,看着女儿。或许她明白,即使女儿有诸多不舍,也总会适应。
也在车站见过,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子不耐烦地等着车,旁边就站着一个她年迈的母亲。蓬乱的头发半白,低声哀求着女子,嘴里叨叨地喊着女子的小名,手里紧攥着女子的衣角,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车来了,女子欣喜地登上车,老人的泪水忍不住掉下来。车门关上,慢慢启动,老人再也忍不住,大声喊着“宝儿,宝儿,我求你不要走,不要走……”踉踉跄跄地跟着车跑,拍打着女儿身边的车窗,可好像是听不见一般,车子还是开走了。老人无助地瘫坐在地上,久久才站起来,太阳缓缓滑进树梢,露出最后一丝耀眼的光芒,将老人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似乎想把最后一丝温暖,无私地馈赠给她。老人渐渐走远,背影像是褶皱的核桃。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别离,但眼泪和抱怨是用来发泄的,要走的人不会因为你哭一场就留在你身边,让你不舍的事不会因为你抱怨就再来一次。
也曾在黑夜里低声哭泣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人,长大渐渐才发现,面对别离,倒不如目送,平静地看待,想念回不去的时光,伴着回忆,再次起航,像一棵树,宁静,向光,安然,脚下踏着最卑贱的泥,不悲不喜,向阳而立,还有,每天都隐秘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