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1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小说。对于莫泊桑,大家有什么了解?

  (生七嘴八舌回答后师屏显。)

  莫泊桑:法国19 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主旨丰富而耐人寻味,尤其是他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众多小人物形象。今天,我们就走进《我的叔叔于勒》,来认识这些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屏显。)

  1. 运用第一人称转换叙述来分析人物形象。

  2. 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二、初识人物,梳理情节

  师: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小说写了许多人物。其中正面描写着墨最多的是菲利普夫妇。下面,我们以菲利普夫妇为主语,梳理小说主要情节。

  (屏显。)

  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 )于勒———赞于勒———见于勒———( )于勒

  (生自读课文,思考后踊跃回答。)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课文前几段写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之后是赞于勒,等他们见于勒后,却又躲开于勒。盼于勒是整个故事展开的起点,也是小说情节的开端。我们来重点看看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热切盼望于勒归来。用文中的词概括就是———

  生:“拮据”。

  师:同学们注意这个词的读音———“jié jū”。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师:把于勒盼回来能给菲利普一家带来什么呢?他们对于于勒回来后的生活有什么憧憬?有什么计划?

  生:我从课文第16 段看出“他们列了上千种计划”,买别墅,以及“二姐”是因为于勒的信才嫁了出去。

  师:于勒回来能给菲利普夫妇一家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所以他们热切盼望他回来。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的热切盼望?

  生:课文第3、4 自然段。

  师:你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其中的“每”“都”从频率上能看出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回来。

  生:“衣冠整齐”“永不变更”,从一家人的穿着,以及对这句话的重复之多,也能看出。

  生:菲利普说的话中的“竟”“多么”从程度上写出了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非常强烈。

  师:你能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吗?

  (生读。)

  师: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试一试,同学们看我能否读出这种盼望之情。

  (师示范朗读,生热烈鼓掌。)

  生:老师重读了“竟”“多么”,期盼之情表现出来了。

  师: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果然,10 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的一个有办法的人。’”

  师:也请你来读一读。

  (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热烈鼓掌。)

  三、精读文段,人物告白

  师:我们从菲利普一家的言谈举止中,深深感受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盼望是多么热切,多么长久。十年呐!可是当真的见到于勒时,他们又躲开了,这是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通过以下几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屏显。)

  第一步,请同学们精读第20~47 段,逐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

  (师板书“菲利普夫妇”。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自主思考。)

  师:菲利普夫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自私,虚伪。

  师:这只能算大致了解,要想更深入准确地把握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我们还要完成以下两个步骤。

  (屏显。)

  第二步,画。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第三步,写。把菲利普夫妇的言行转换成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下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使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呢?

  生:便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更有利于分析人物性格。

  师:请同学们按照第二步、第三步的提示完成自学任务。

  (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可以加上“啊”“呀”“吧”等语气词,使人物的内心活动更加丰富。)

  师: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同桌互相读一读,分享交流创作成果,可以加上夸张的表情和恰当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生互相交流自学成果。)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创作?

  生:我选第23 段。这个老东西,花这冤枉钱干什么?要知道我平时省吃俭用一个铜子都不舍得乱花呀!啧,可是女婿在旁边,既然说出来了也不能太小气,唉!心疼的我胃疼!算了———反正于勒是要回来的,女儿女婿少吃几个,面子上过得去得了,我就不吃了,至于若瑟夫———也不让他去了,净浪费钱。还是省点吧!也不知道于勒什么时候能回来!

  师:感情真丰富!从你的告白中我听出了“母亲”是真心疼她的钱,还有一种不能不花的无奈。

  生:我选的是第28 段。这个老糊涂,一定是花了眼,胡———胡说什么呢!怎么会是于勒,他现在发了大财,腰缠万贯,正在美洲晒着太阳享福,怎么可能是他?……可———可是———万一要真是于勒,那我们的期盼……天呐,简直不敢想象,不可能,这———这———这绝对不是于勒!

  师:好!从你的告白中我听出了担心这个老水手就是于勒的恐慌,但她不愿相信,仍存一丝侥幸心理。

  生:我选的是第34 段。上帝啊!这真的是于勒!那个说自己发了财要偿还我们损失的于勒,那个说要带着钱回来和我们一起快乐生活的于勒!我们十年的苦盼啊,我们的上千种计划……别墅,唉呀!还有女儿的婚事!完了,全完了!哦,对了,要是他再回来拖累我们可怎么办?噢,噢,我的’天呐!

  师:真棒!从你的告白中我听出了菲利普得知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后的惊慌、无助和担忧,以及希望落空的失落。从刚才的发言中,老师看出同学们对菲利普夫妇躲于勒时的内心活动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同学们的发言都提到了盼于勒,我们将菲利普夫妇躲于勒与课文开头盼于勒时的表现对比一下,能看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完成第四步,用准确的词说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生:他们自私且虚伪。

  生:他们唯利是图、势利、冷酷。

  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看出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势利、唯利是图。

  (屏显。)

  在他们内心的天平上,金钱与亲情不是平衡的,重重地倾向了金钱。

  (师完成“天平”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分析菲利普夫妇人物性格的过程,小结人物分析的方法。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

  生:第一步,先找出描写人物的典型语句;第二步,揣摩语言、动作、神态背后的心理活动;第三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人物内心活动;第四步,用准确的词语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总结得很完整,希望同学们掌握这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转换视角,探究主旨

  师:作者塑造菲利普夫妇这对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国19 世纪的社会状况。

  (屏显。)

  19 世纪法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尖锐,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辛酸,金钱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人们因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

  师:莫泊桑通过菲利普夫妇这对小人物展现了社会大现象。

  生:为了反映当时社会重视金钱、轻视亲情的社会状况。

  师:总结得很好,反映了19 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在菲利普夫妇心中的天平上,他们倾向了金钱,漠视了亲情。小说中还有“我”和“于勒”这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心中的天平会倾向哪端?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稍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画出天平会怎样倾斜。

  (生小组交流后派代表上讲台完成板书。若瑟夫心中的天平倾向亲情;于勒有两种画法,一是倾向金钱,二是倾向亲情。)

  师:为什么要这样画呢?请说一说理由。

  生:在若瑟夫心中,天平会倾向亲情。比如,在船上见到于勒时,他在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现了“我”对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不认于勒的困惑以及不满。这可以看出若瑟夫纯真、善良、富有同情心,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所以,若瑟夫心中的天平会倾向亲情。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通过若瑟夫所要表现出的主旨,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如果以于勒为主要人物,他的天平会怎样倾斜?

  生:我们认为在于勒心中,天平可能会倾向金钱,也可能会倾向亲情。说于勒会看重金钱是因为破了产的于勒再次沦为一个穷光蛋时,却没有回到菲利普夫妇身边,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没钱了。于勒也看重亲情,发了财的于勒写信回来说要给菲利普夫妇以补偿,并且想要和他们一起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说,于勒既可能倾向亲情也可能倾向金钱。

  生:从于勒的生平看,他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光了哥哥菲利普应得的遗产,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后来他在美洲做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他的心中既有对亲情的重视,也有对金钱的渴望,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以不同的人物为中心,会体现出不同的主旨,当小说以若瑟夫为主要人物时,重点表现了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并把希望寄托给纯洁的孩子的主旨。当以于勒为主要人物时,能看出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五、精简人物,我来代言

  师:通过对三组主要人物的解读,我们了解了小说主旨的丰富与多元。小说中还有五六个次要人物,他们有作用吗?作为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作品的文字非常简练。这些人物看似与主旨无关,删去后小说更显短小精悍。你是否同意?

  (屏显。)

  其他人物:船长甲、船长乙、漂亮太太、大姐、二姐、姐夫。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我是,我不能被

  删去!因为”的句式,为人物代言。

  (生思考后踊跃回答。)

  生:我是船长乙,我不能被删去,正是因为有我,大家才注意到了这个卖牡蛎的是于勒,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生:我是漂亮太太。(生笑。)我不能被删去!因为正是我吃牡蛎的优雅姿态吸引了菲利普先生,才有了下文买牡蛎的情节。

  师:以上两位以船长乙和漂亮太太为例,向我们展现了小说中任何一个形象都对主旨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请同学们课外探究其他四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体会到了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作品的艺术魅力。他以精湛的人物刻画技巧,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设置都为体现主旨服务,哪怕是多么不起眼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照应、丰富着小说主旨的内涵,耐人寻味。

  七、课外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继续感受他小说的艺术魅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2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八册讲读课文,体裁为小说。本文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大起大落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几单元小说,对小说的学习有一定的方法和基础。

  三、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

  2、把握曲折的情节,体会深刻的主题。

  四、学习重点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主旨。因此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的写法是本课的关键。

  五、学习难点

  概述曲折故事情节,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概述课文,是对小说的整体把握。因为小说一般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因此概述有一定难度,被列为本课的难点。

  六、课时安排教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

  激疑引导、点拨深化、设境辩论、简列提纲、讲述故事、补充纠正、去伪存真。

  八、教学设想思路:

  1、以读为本,以读议为课堂主体结构。组织自读、教师范读,学生角色朗读,重点段落品读。议人物形象,议主题思想。

  2、加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缩短与作品的距离。(如果你是文中的菲利普,你会怎样对待弟弟于勒?)

  九、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

  1、导入新课:

  师:(展示百元大钞)同学们,看一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一百元钱。

  师:我们生活中能离开钱吗?

  生:不能。

  师: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离不开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友情、亲情、食物、理想、知识……

  师: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个与“金钱”有关的故事。(板书:我的叔叔于勒)

  2、展示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师读析)。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行为、表情、心理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2)把我曲折情节,体会深刻的主题。(环节分析:目标展示,如果一闪而过,达不到展示目标的目的,因此,师读点拨,有利于目标的明确。)

  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

  莫泊桑:19世纪下半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项链》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设计:

  (1)学生速读课文,划字词,概述情节。

  (2)师多媒体展示生字词。生朗读,记录生字词。

  (3)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教学实录:

  甲生:于勒叔叔由穷变富,又由富变穷。

  乙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前后不一。

  丙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穷时撵,富时盼。

  丁生:情节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道于勒—躲于勒。

  师:(多媒体展示,梳理故事情节)很好!那么,我们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菲利普夫妇身上。

  于勒 穷 富 穷

  菲利普夫妇 撵 盼赞 怕躲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4、精读课文,把握主旨:

  (1)学生根据脉络,再读课文,划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

  (2)逐项梳理态度变化。(师多媒体展示)

  逐于勒:糟蹋钱、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

  盼于勒:衣冠整齐、海边等候、与日俱增。

  ↓

  赞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好心的于勒、有办法。

  ↓

  怕于勒:脸色苍白、哆嗦、吞吞吐吐。

  ↓

  躲于勒:换船

  (3)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分角色朗读“赞于勒”“遇于勒”两部分内容,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和口吻。其他同学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勾画表现不同态度的语句。读完以后请评价朗读的情况。(师分好角色,学生有感情地读。)

  甲生:读菲利普太太的同学读得很平淡,没有把她的“利害”读出来。

  乙生:扮“菲利普”的同学读的好,把他没有主见,怕妻子的味道读了出来。

  丙生:读陈述部分的同学读的好,娓娓道来。

  5、研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1)小组讨论:菲利普夫妇人物性格。

  (2)课堂实录

  甲生:自私虚荣、唯利是图、虚假。

  乙生:冷酷残忍

  丙生:贪婪

  丁生:希望能有很多钱。

  戊生:……

  (师如实板书:自私虚荣、唯利是图、虚假。冷酷残忍、贪婪、希望能有很多钱。)

  (3)深入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甲生:“虚假”不能用在人物性格上,应删去。

  乙生:“希望能有很多钱”,只是一种愿望,语言也很累赘,应换成“贪财”。

  丙生:“残忍”,这一词用的过重,可换成“无情”。

  (4)师归纳总结: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冷酷无情、金钱至上。

  6、拓展训练:

  如果菲利普夫妇遇到一位百万富翁象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

  甲生:船上,人来人往,菲利普夫妇突然尖叫起来,“您,您,我最最亲爱的于勒,您终于回来了,我们想死您了!一看您的装束和脖子上的项链、手上的钻戒,我就知道了……。”

  “滚开,你们认错人了!”那绅士怒容满面……

  乙生:“哦,我亲爱的菲利普,哥哥!我终于见到你们了。”绅士于勒上前要拥抱菲利普。菲利普却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乐极生悲”

  丙生:我想菲利普夫妇会领他去看早已相中的豪华大房子,让于勒出钱买下来。

  丁生:他们会马上郑重地向女婿:“快点过来,过来,这位绅士就是你正直、好心、有办法的于勒叔叔。”

  教学反思:

  1、本课情节梳理虽然不够理想,但在品析小说情节的过程中,学习了情节梳理的方法,且明确了什么是好的情节概括,学生学到了方法。

  2、分析人物性格—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学生能很好的根据情节来分析,但学生在表述人物性格的用词上很粗糙,甚至出现用词不当和南辕北辙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在讨论辨析中,学生既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挖掘和理解,又学会了去粗取精、对比分析的鉴赏、品析方法,效果较理想。

  3、抓住了读议这一课堂结构。读,分教色朗读,在读中品析人物性格,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学生能很好的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议,使课堂教学深入。读议的结构很实用。

  4、拓展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五花八门。通过思维拓展,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5、本课安排为一课时,课容量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

  6、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合作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是哪种方法,关键是要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3

  教学目标:

  一、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二、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三、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教学过程

  一、利用名言导课:

  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生齐读: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和作者莫泊桑。

  二、品察细节。

  1、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说明于勒处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评价。

  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2、提问: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盼

  当他无钱时家人的行为如何?——避(板书:

  于勒:穷―――富―――穷

  菲利普夫妇:撵―――盼―――躲

  3、自读全文,找出“盼”、“避”的’主要细节。

  如“永不变更的话”、“挥手帕”、“拟计划”;“赶到美洲”、“暴怒”、“躲避”等。结合图片完成问题。

  (1)个别读完“盼”的细节,师问: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生回答。

  明确:因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样样都要节省,而于勒在美洲发了财,盼望早日归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点拨:看着屏幕上的这枚“孔方铜币”,在菲利普夫妇心中,亲弟弟不过是金钱的化身。

  (2)读完避的细节后,师问:当真的遇见时,他们反而不认,又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说明)回答这个问题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课文,思考问题或许过于表面化。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3、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4、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委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5、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6、是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只认识钱。

  7、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明确: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点拨:说明他们的希望不过是个虚幻的肥皂泡而已,是一场欺骗自己的白日梦。

  三、金钱置于亲情之上。

  这一家由几个人物组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生看屏幕上的“家”字回答。

  点拨:这些人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是处于同一种亲情下的一家子。他们顺理成章的盼着“亲弟”钱财的支持。有了于勒的钱财,这个家显得和睦、温馨和稳固。于勒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支柱。有于勒的大力支撑,有女婿的紧紧依附,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美满的大家庭啊……然而,事实上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告诉我们,所谓的“亲情”只能是置于金钱之下的。没有钱,长脚的女婿自然更是随时可以迈出家门……

  图示形象得表明了社会中金钱关系的主题。板书: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四、别墅与10个铜子。

  自读: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计划如何花钱和若瑟夫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的两段。结合以下图示进行比较。

  别墅10个铜子大人小孩

  菲夫妇天平作者的天平

  提问:在菲利普夫妇心中。别墅与铜子哪个更重?

  生答:慷慨拿来建栋别墅也轻而易举。儿子送给叔叔10个铜子竟招恶咒。

  提问:在作者心中大人与小孩的分量哪个更重?

  生答:若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力、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五、填图。

  下面同学们结合这两幅图,进行合理联想,按各自的意愿进行创造性的解释,能够自圆其说越有创意越好。由学生指称示意物,解释含义。

  图(一)为菲利普夫妇心理曲线图或情节变化图。只画坐标,其他由学生自由描绘。

  图(二)为“潜望图”。

  由学生指称示意物,解释含义:从第一片反光镜(小说)看到了第二片反光镜(人物内心世界)中映出的外部社会状况。小说清晰地折射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六、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附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于勒:穷―――富―――穷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撵―――盼―――躲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4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径有很多,但人们普遍认为万变不离一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其实,如果我们站位稍高,从故事的人物群中抽身出来再看,我们会发现,《我的叔叔于勒》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

  我之所以说作者并不完全着力于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是因为细读文本,我发觉下面这个疑点值得重视。

  虽然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其实于勒和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并没有实质上的接触。就算最后“我”(若瑟夫)曾代表父母付钱给于勒,并且自作主张多给了于勒小费,于勒也表示了感谢。但在这样的接触中,心眼透亮的其实也只是“我”单方面,于勒完全处于无知觉的状态。这一次接触依旧算不上是于勒和我们的正面接触。也就是说,至始至终,在文本里,于勒都仅仅只是一个“符号”。作者故意置他在亲情的“蒙昧状态”中,让他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并不掌控发言权。这就留给了读者阔大的想象空间,使我们对“于勒”的象征意义浮想联翩。

  那么于勒这个人物到底有何意义呢?

  我们再转一个方向,看看于勒给予菲利普一家的真正影响何在。普遍的解读认为,于勒是菲利普夫妇梦想中的一棵发财树,是菲利普夫妇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在于勒这面镜子面前,菲利普夫妇露出了贪财忘义趋利避害的丑陋面目。但其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于勒真的是菲利普一家的梦想和渴望吗?

  如果我们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疑点。

  我的教学,就是从这些疑点开始的。我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让学生通过这篇精彩的小说获得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或者简单地去批判任何一种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追求立足文本,通过鼓励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和扎扎实实地咬文嚼字走进文本深处。我不断地把学生推到文字的“悬崖”面前,让他们不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尝试着不断设置两难处境,让阅读介入学生的生活。我相信科尔伯格的话:让他们产生两难处境,让他们的灵魂颤抖。每一个选择都是挣扎,都是冒险,都是精神生命的参与。唯有这样,师生生命才能产生共振,才能获得高峰体验。那是教育的极致,也是生命的大美。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先看题目,如果把题目的这个句子还原到课文当中去,你怎么读这个题目。

  (生举手读,有的读得很平淡,有的读得很动感情)

  师:看来处理很不一样。先弄清楚,“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是谁?

  生:作者。(众笑)

  生:菲利普。(众笑)

  生:菲利普的儿子若瑟夫。

  师:小心小心啊!小说中的“我”都是虚构人物哟!“我”是一个小孩子,是菲利普夫妇的小儿子。

  【投影展示】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指导学生动情朗读)

  师:若瑟夫这样深情地称呼于勒,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对待于勒的。请你再次速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

  (生找,回答,略)

  【投影展示】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法国老流氓、贼、讨饭的……

  师:结合这些称呼,回顾课文,请设计一条曲线来展示于勒的人生轨迹的起伏。

  (生上黑板描画并且解说。略)

  师:谁再在这条曲线上辅助画另外一条线或者另外一个图形,表示出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

  (生上黑板画。有画座标图形的,有画和于勒人生经历曲线相反的图形的,并且解说。略)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结合你的预习,谈谈你的初读感受。读《我的叔叔于勒》,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生:我读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生:我读到了人的势利,社会的冷酷。

  生:我读到了小人物生活的不容易。

  生:我读到了亲情的变异。

  ……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受都是真诚的。但是,对《我的叔叔于勒》,我们还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莫泊桑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请看投影:

  【投影展示】

  莫泊桑: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师:对这位短篇小说巨匠的评价更是无比崇高。请看:

  【投影展示】

  左拉:

  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

  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托尔斯泰:

  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恩格斯:

  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师:来读一读左拉的评价——

  (引导学生反复读“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

  师:什么叫“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对作品就会有新的领悟。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从《我的叔叔于勒》中读出点儿别的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就从于勒

  开始,通过对于勒的’经历进行还原去破解于勒的命运之谜。

  【投影展示】

  于勒之谜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原则:当我们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他的起点。我们先看于勒的人生起点。

  【投影展示】

  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什么叫“糟蹋钱”?

  生: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不会理财。(众笑)

  生:比不会理财严重得多。乱花钱,挥霍钱,不把钱当钱用。

  师: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你会怎样?

  生:我会把他送到少管所。

  生:我会把他扫地出门。

  师:菲利普夫妇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于勒的最后结局是被送到了美洲,让他自己去闯荡。到了美洲的于勒却发现了变化。在几年之内,他先后来了两封信。两封信都告诉我们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封信。

  【投影展示】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请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没有吗?

  生:有破绽。于勒开头说他买卖也好,可是后面又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还说“希望为期不远”,这就是矛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发财。

  生:按照常规,如果一个商人生意真的很好的话,他是不会丢下生意去做长期旅行的。

  生:是的。如果他生意很好,又有长期旅行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他为什么不可以回哈佛尔的家一趟看看哥哥嫂子,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呢?

  生:就算是旅行,也可以写信啊。为什么要好几年不写信呢?

  师:对的,只要他不是到月球上旅行,应该都是可以通邮的。(众笑)

  生:我觉得,这封信根本就是说谎。于勒根本就没有发财!

  师:天啊,于勒居然是个骗子!可是同学们,你读了这封信,你怎么评价于勒?

  生:我觉得于勒虽然说了谎,但他的心是好的,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师:请说详细一点儿。

  生:他不是故意说谎的,从字里行间,我感觉到他很心疼家人,怕家人担心,所以才说谎的。

  师:原来于勒的心变柔软了。除了心疼家人,同学们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于勒的什么变化?他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哥哥嫂嫂自己又一贫如洗了,然后忏悔请求原谅啊。为什么非要这么“绷”起呢?

  生:于勒很自尊,他不希望哥哥知道他的现状。他希望在家人的心中他是一个体面的人,是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誉和温暖的人。他宁愿撒谎也要保留这点儿自尊。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封信是一把荒唐言,满纸心酸泪。于勒已经变化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继续看。

  【投影展示】

  船长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意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指导学生“冷冷地”读出这句话)

  师:同学们,老船长的态度是冰冷的。但是,我们从老船长这句冷冷的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于勒。

  生:于勒不愿意回到哥哥嫂嫂身边来。

  师:好,抓住“不愿意”三个关键字,充实于勒的形象,他为何不愿意?

  生:他还不上哥哥嫂嫂的钱,他因为自卑不愿意。

  师:自卑的后边其实有自尊。

  生:他没有办法兑现自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他不敢回家。

  师:“不敢”的后边有责任心。

  生:他害怕自己又成为哥哥的负担,成为家人的恐惧,所以不愿意回家。

  师:“害怕”的后边其实有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生:在外闯荡多年还是穷困,他觉得很没有脸。他宁愿让家人猜想他在外发财旅游,也不愿意让家人知道真相。

  师:说得好,于勒感觉“没有脸”其实恰恰就是表现他要脸要尊严要温暖,老船长嘴巴里冷冷的于勒其实是热热的于勒啊!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投影展示】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指导学生动情朗读)

  师:孩子们,继续探究,继续还原,借助文字还原于勒的形象。

  生:于勒已经是一个劳动者了。

  师:具体一点儿,一个什么样的劳动者?那“满是皱纹的手啊”!

  生:很辛苦,很劳累,很沧桑。

  师:“沧桑”这个词用得好。于勒已经是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劳动者了啊!

  生:我从“他赶紧谢我”看出来于勒心肠很好,他很珍惜钱,非常感恩,懂礼貌。

  师:哦,这个时候的于勒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却有了一颗温柔的心灵了。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他的起点——

  【投影展示】

  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从起点到终点,同学们,来,请点评一下于勒。

  生:于勒变化了。他从一个糟蹋钱的家伙变为了一个自立更生的人。

  生:他从一个坏蛋、流氓、无赖

  变为了一个正直的人。

  生:他从一个游戏人生的人变为了一个直面人生的人。

  生:他从一个充满罪恶的人变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师:是的,于勒变化了。但是,有一样东西没有变,他的经济状况还和十多年一样——

  生:一贫如洗!!

  【投影展示】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

  生:我会说,弟弟,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生:我会惊诧于勒的变化,被于勒深深地感动,我会和他相认。

  生:我会捧起他满是皱纹的手,温暖他,安慰他。

  师:啊,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老师很感动。但是,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

  【投影展示】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流氓!”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请一学生绘声绘色朗读)

  生:菲利普夫妇厌恶于勒,他们躲于勒。

  师:你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

  生:利欲熏心。

  (在黑板上板书这个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生:只认钱不认人。

  生:冷酷无情。

  生:见利忘义。

  生:势利!

  师:王老师完全同意大家的评价!但是,老师禁不住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多少岁?

  生:十四岁。

  师:十四岁的你们,没有什么人生经验的你们都能够一眼洞穿于勒的第二封来信中的诸多矛盾之处,菲利普夫妇多少岁?

  生:三十岁(众笑)

  生:菲利普夫妇女儿都28岁了,他们肯定四五十岁了。

  师:对,菲利普夫妇肯定是中老年人了,难道他们就不能看出于勒信中的问题吗?不可能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莫泊桑的作品无限的——

  生:丰富多彩!

  师:对!看来我们必需解开——

  【投影展示】

  菲利普夫妇之谜

  【投影展示】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仔细品读,咬文嚼字,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菲利普真的就相信于勒会回来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盼望。

  师:仅仅是盼望吗?如果去掉那个“唉”,去掉那个“竟”,再读。自由读

  生:哦,我还读出了菲利普的苦恼,他在深深地叹息。

  师:他为啥叹息啊?

  生:于勒根本就不会在这条船上。

  师:何以见得?

  生:因为菲利普说的是“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竟”是竟然的意思,连菲利普自己都不相信于勒会在这条船上啊!

  师:哦,原来从这句被重复了十多年的话中已经暴露了菲利普内心深处对于勒发财与否这件事的真实想法。那么菲利普夫人呢?我们看看她的表现。

  【投影展示】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我们到那头去,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孩子们,尝试着暴怒起来,读出母亲的愤怒。大声地读。然后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母亲很仇恨于勒。

  生:我读出了母亲的暴跳如雷。

  师:母亲的愤怒是表面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读出来。除了愤怒之外,你发现到菲利普夫人心中的一点儿秘密没有?

  (生沉默)

  师:把文中的“就”去掉,再大声读!

  (生对比读)

  生:原来菲利普夫人早就知道于勒是不会有出息的。

  生:菲利普夫人早就怀疑于勒发财的问题了,她早就想到了于勒完全有可能回来重新拖累他们的。

  师:那这就怪了啊。既然菲利普两口子对真相都有所察觉,他们为什么不戳穿于勒的谎言呢?

  生:菲利普夫人其实有点儿自欺欺人。

  师:他们干嘛要欺骗自己啊?

  生:于勒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她把心中的怀疑摆出来了,不就是推倒了家庭的精神支柱了吗?

  生:于勒其实是菲利普夫妇的一个梦,这十多年来他们就靠这个梦生活。要是戳穿了,他们的生活就更绝望了。

  师:说得有道理。菲利普夫人的这一骂,表面上看起来是愤激之辞,但其实却是内心深处的情感的集中暴露。这个时候,她必须面对现实了,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啊!菲利普夫人是如此,菲利普何尝不是。他们哪里是笨到了看不出于勒的书信是有问题 ,而是他们一旦抓住了于勒这根稻草就再也不舍得丢下,于勒,是他们漫漫长夜里里唯一可以看得见一盏灯啊。虽然这盏灯若隐若现,飘忽迷离,但是菲利普夫妇却宁愿把它看作一轮永不降落的太阳。而且,同学们,我们还可以应该继续挖掘,这对守着于勒之梦的夫妇,是一对什么样的夫妇啊!我们还是用还原法。刚才说了,分析一个人,我们不要忘记了他生命的——

  生:起点!

  师:好,我们先来研讨一下菲利普夫妇的生命起点——

  【投影展示】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

  我母亲对我们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请学生的朗读)

  师:同学们,这两段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态。哪些关键词语要特别注意?

  生:“刚刚够生活”的“刚刚”。

  生:“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的“很晚”。

  生:“非常痛苦”的非常。

  生:“并不是有钱的人家”的“并不是”。

  师:把“并不是”的“并”去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个“并”表达的是一种强调的意味,“我”一开始

  就强调“我家”没有钱,很穷。

  师:好!同学们理解什么叫“刚刚够生活”?

  生:就是一点儿多余的都没有,刚刚能够填饱肚子。

  生:就是什么都要非常节约才能应付日常开销。

  师:大家有过“痛苦”的感受吗?

  (有的点头,有的摇头,众笑)

  师:“非常痛苦”的感受有吗?

  (生嘻笑,摇头)

  师:没有很正常,幸好没有。(众笑)但请大家努力去想像吧,人在非常痛苦的时候,甚至会绝望到放弃自己的生命的。经济状况会深刻地影响人的幸福指数。同学们,从开头几段你可以看出来,这个家庭不是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而是常常笼罩着阴霾的家庭啊!可是奇怪的是,这个阴霾的家庭却有些细节很让我们感到奇怪。

  【投影展示】

  可是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师:仔细些,孩子们,看看这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什么蹊跷没有?

  生:他们到海边栈桥散步的时候居然是“衣冠整齐的”。

  师:如果是你们家人去散步,一般怎么穿?

  生:一定会穿得很休闲啊,散步本来就是一种放松嘛。

  师:哦,是,老师也有同感,按照常理应该是这样的。菲利普一家偏偏要衣冠整齐说明了啥?

  生:他们对于勒的极度的盼望,如果于勒发了大财回来了,他们希望自己是衣冠整齐去迎接他,这样显得更有面子。

  师:可是刚才不是已经分析了其实潜意识里面菲利普自己都不太相信于勒会回来啊。注意是“每个星期日”啊,年复一年都一样啊。他们如此打扮,与其说是盼望于勒,还不如说是在盼望——

  生:一种体面的生活。

  师:老师同意!这个“刚刚够生活”的家庭啊,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等待。这样的描述文中还有,请看——

  【投影展示】

  父亲突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毫无疑义,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位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师:你怎么评价这段文字中的菲利普?

  生:他很虚荣。

  师:是吗?被高贵的吃法打动了,就只是一种虚荣吗?王老师也经常被这样的场面打动。王老师喜欢时装,经常被电视画面上的时装表演打动,恨不得自己也能够穿上那些服装上台秀一秀。王老师还喜欢在解放碑看美女帅哥,许多时候那可是追着看呢。这是不是虚荣呢?(众笑)

  生: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有一种对这样的高贵的生活的向往。

  生:还可以看出父亲希望体面地活着。

  师:是啊,同学们,从菲利普夫人的表现来看吃牡蛎确实是超越了家庭经济预算了,这事儿啊还引发了菲利普两口子之间的矛盾,但是菲利普还是“大义凛然”地坚持了下来。看来,这样的高贵的吃法,或者干脆说,这样高贵的活法对菲利普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怎么样评价菲利普夫妇。

  生:我觉得他们真不容易的。在这么困苦的经济条件下,还要追求精神生活。

  生:菲利普夫妇不那么令人讨厌了。虽然我恨他们对于勒的无情,但是如果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看,他们的选择也是情有可原的。

  生:我感受到人生真的很无奈,活着真的很艰难。

  生:我觉得穷人要保持自尊比一般人更难。

  ……

  师:是啊,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的残酷。请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投影展示】

  从哲尔赛岛回来之后,菲利普一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于勒的出现让菲利普夫妇彻底崩溃了,他们一病不起,这一家人从此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生:在巨大的打击面前菲利普夫妇最终没有能够保守住这个秘密,后来全家人都知道了于勒又变为了一个穷光蛋。二姐夫和二姐还是离婚了。

  生:若瑟夫最终还是把这么秘密告诉了姐姐和姐夫们,菲利普一家顿时人心惶惶。

  师:看来大家都是悲观主义者。

  生:我认为不会这么悲观。于勒的出现让菲利普一家彻底清醒过来,他们不再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于勒身上,他们更加勤奋刻苦地劳动,活在了现实之中。他们家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好转。

  师:看来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大家再想像一下于勒的命运。

  生:于勒孤独地死在了船上,被船长扔进了大海喂了鱼。

  生:菲利普一家终于良心发现,他们去把于勒接了回来,一家人过上了贫困但是却温馨的日子。

  生:若瑟夫终于后来说服了父母让于勒回到了家。

  生:于勒肯定不会回来。十几年的穷困他都捱过来了,他肯定不愿意回去。他会自己又远远地躲开哥哥嫂嫂,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死在外地。

  ……

  师:同学们,我也不知道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莫泊桑的小说,他无限的——

  生:丰富多彩!

  师: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拥有着无限丰富的阅读视角和无限丰富的解读可能。好的作品总是能够刺激我们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命运。

  【投影展示】

  生 活

  师:同学们,生活或许比小说更要丰富多彩。生活的未知性和可能性需要我们调动全部的智慧去应对。于勒的命运、菲利普一家的命运是如此牵动着我们的心怀,这份牵动就可能滋养我们青春的情怀积淀为我们青春生命的智慧。这就是经典阅读的魅力。《我的叔叔于勒》被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我们再来看一看你又会读出什么——

  【投影展示】

  开头:

  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向我们要求施舍。我的同学若瑟夫给了他一枚值五个金法郎的银币。我吃惊了。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故事……

  结尾:

  这就是你会看见我有时候拿出一块值得一百铜子儿的银币施给流浪者的理由

  生:我读出了善良,于勒的遭遇让若瑟夫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

  生:我读出了人生还是有温暖的。

  生:我读出了悲悯的情怀。

  师:莫泊桑评论其老师福楼拜的《情感教育》时说:“似乎就是一部充满深深的极度辛酸苦涩的人间苦难的真实笔录。”其实,莫泊桑自己的这篇小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莫泊桑的情感和希望,冷中还有热,还有光,还有希望。《我的叔叔于勒》当然是灰色的,但是作者寄寓在若瑟夫身上的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犹黑夜中的灯塔,穿过悲凉之雾,照亮人的灵魂!让我们再次朗读若瑟夫对于勒叔叔的呼唤,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

  【投影展示】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引导学生反复动情朗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5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品评】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自然而大气。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子”是对于勒的评价吗?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继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

  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这个同学找了很多,还有没有?

  【品评】一堂课的开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老师用适当的反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重心轻松地牵引到学习的主题上。这里没有喧闹的热场渲染,没有廉价的赞美表扬,有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探讨。此处教师真正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把他们作为可与自己交流的有思想的伙伴,而不是自己的教学对象。这才是课堂民主的根本体现。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品评】清楚的板书,能让学生的思维直观化,明晰化。这是教学中温暖的人文关照。

  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品评】好一个“请按时间顺序说”,这就轻巧地把学生的思路与作品的文脉统一起来了。常常看到一些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依据,学生说的时候却不加引导,以致学生随口道来,你一言我一语,东一榔头西一棒,好端端一篇文章,就被“说”得杂乱无章,成了各个零部件的陈列,失去了整体感。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

  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对,占了钱。他们对于勒采取什么态度?

  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

  生:课文用“打发”一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

  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品评】其实,菲利普一家的拮据生活并非都是于勒造成的,他们盼望于勒,也绝不只是想拿回自己的“损失”,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于勒发的“财”,这也是他们遇到穷水手于勒后倍受打击的根本原因。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再推敲一下。

  师:于是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么?

  生:到海边的栈桥上等于勒回来。

  师:这位同学说“等于勒回来”,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道理。

  生:不好,“等”字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

  生:应该用“盼”字。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生:“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于勒在不在这只船上?

  生:不在。

  师:你怎么知道?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竟”表示意外,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乎意料地来到身边,表现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

  师:说得好。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师:这句话是体现“盼”吗?

  生:这句话主要体现这家人高兴、得意,还有几分骄傲的心情,把信给别人看,为了炫耀。

  师: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师:很好,10年时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希望,反而增加了。还有吗?

  生:“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这笔毫无着落的钱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可以看出他们急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这位同学分析在理。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充分体现了急切盼望的心情。请同学们认真看。

  生:“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师:他们真的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是他们脑海中出现的幻觉,人到了急切的程度才会出现幻觉。

  师:说得好,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再看其他几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品评】对“盼”字的’分析,让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剖析了人物的心理。其中,对于勒钱的计划和对于勒出现的幻觉,处理得快了一点,再精细一点,不是简单的“这位同学分析在理”和“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就好了。

  生:最后几句话是在见到于勒时说的,当他们发现于勒是一个穷水手时,菲利浦夫妇就大骂于勒是贼,是流氓。

  师:是当面骂的吗?

  生:不是,是背着于勒骂的。

  师:为什么要背着?

  生:生怕于勒重新拖累他们,同时也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婿知道这件事,因为这位女婿是冲着于勒那封发财的信才下决心求婚的。

  师:后来这一家人又怎样了?

  生:为了避开于勒,他们改乘另外一条船。

  【品评】连续的几个追问,在交流中机智地启发学生,使其认识得更到位。

  师:我们把情节理一下,请看板书:

  (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避)

  从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小说情节不长却也曲折起伏,特别是后面情节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的话,应该分在哪里?

  生:从开头到旅行之前为第一部分,从动身旅行到最后为第二部分。

  师:我用一副对联概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副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

  生:人不如钱。

  师:请解释一下。

  生:于勒这个人还不如钱重要,盼于勒是假,盼于勒的钱是真。

  师:有道理。还可以从这件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考虑。

  生:“金钱至上”,盼是因为有钱,避是因为没钱,在人们的眼中金钱是至高无上的。

  生:“世态炎凉”,开始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后来发现于勒没钱,就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没有兄弟亲情。

  师:同学们拟得非常好,跟老师想的一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现在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品评】匠心独具的设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令人叫绝。过渡紧扣主线,也很自然。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

  师:很好。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克拉丽丝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于勒。

  师: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请谈谈你对克拉丽丝的看法。

  生:这个人太无情义,满脑子只有金钱,非常自私、势利,只管自己的得失利害。

  师:菲利浦夫妇都是小人物,不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坏蛋,但由于他们对待亲兄弟的态度,我们从心底鄙视他俩的人格。还有什么发现?

  生:菲利浦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于勒是贼是流氓,菲利浦只说于勒是这个家伙,说明菲是有点同情于勒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比较细致,但我们看看菲利浦是不是同情于勒?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菲利浦最终没认自己兄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由此看出他也是无情的,他也是以金钱为重的,菲与克只是有点程度不同罢了。

  师:很好,具体说说。

  生:克拉丽丝更泼辣,更冷酷,更有心计,因而她也更令人讨厌。

  师:这一家人都是一个态度吗?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若瑟夫和他的父母不同。

  【品评】让学生自己看现象,自己去发现,并以相关的问题引导深入的发现,从而真正得到探究的收获。

  师:好,我们来齐读文章写小若瑟夫的一段话:从“我看了看他的手”——“我

  的亲叔叔”。(读略)

  师:同学们还没有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里一共三句话,前二句写谁?

  生:写于勒。

  师:是谁的目光看于勒?

  生:若瑟夫的。

  师:我读一下,你们看这目光包含了什么?(师读)

  生:目光饱含了怜悯之意,对穷困潦倒的于勒充满同情。

  师:第三句是写谁的心理活动?

  生:若瑟夫的心理活动。

  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生:“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品评】这里说若瑟夫对于勒“充满侄叔亲情”是有些勉强的,若瑟夫没见过于勒,更没在一起生活过,何来亲情?他从小生活在那样一个势利虚荣的家庭氛围中,怎么会与父母判若天壤?若瑟夫付钱的一段显然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一个亮笔。如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可能会让学生思考得更深入,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生读)

  师:这一遍读出了感情。若瑟夫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对比有何作用?

  生:突出了双方的性格。

  师:对。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生: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师:好,下课。

  【品评】结尾再掀高潮。对重点段的精读深悟,让学生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多了一份情感的共鸣。再顺理成章地回顾小说的标题,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如果学生在对比后说出“突出双方的性格”,老师让学生做个总结,而不是自己直接概括就更好了。

  【总品】程红兵老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非常精彩,令人拍案叫绝。细细回味,可看到这节课之所以精彩的缘由。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6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

  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

  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

  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

  生2:课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对叔叔是盼望、赞美,后面见了叔叔却理也不理,这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得一览无遗。

  师:他也用了个术语“对比”。前面部分是急切的盼望、永久的盼望,后面部分是避之不及。鲜明的对比。刚才生1同学说到全文分为两部分,1—19为第一部分,20段以后为第二部分。大家同意吗?

  (学生齐声说同意)

  师:前面第一部分,用这两位同学说法的是对比、铺垫。那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从欣赏的角度、从小说的角度、从表现人物的角度、从故事发展的角度,再来议论一下。

  生3:我觉得第一部分写故事的起因、发展,第二部分写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师:他说到了故事的情节: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生4:我觉得“哲尔赛岛旅行”非常重要,它和“我二姐的婚事”是有联系的。

  师:“旅行”非常重要,是啊,“哲尔赛岛旅行”引出了全文故事情节发生最重要的地点——船上,船上的情景。

  师: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

  叙说家境引出人物制造悬念烘托气氛

  师:小说里的家庭是很穷的家庭啊!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所以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一个作用是“叙说家境”,不少写家庭的小说,开始都这样写;“引出人物”,引出我的叔叔于勒,这个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话语引出人物;因此也就“制造了悬念”,“我”的父亲永远重复着不改变的话: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该是多么令人惊喜啊!我们就会想:于勒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制造了悬念,也就烘托了气氛,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铺垫”。于勒的信是我们的福音书,“我们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钱来做好多好多的事,于是就烘托出了气氛。这是第一部分的主要作用。

  师:下面我们来谈谈第二部分的作用。

  屏幕显示:

  设置场景详写故事表现人物推出高潮

  师:设置一个场景,将故事集中地表现在船上相遇,设置了一只船,然后详写这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人物,不仅表现菲利浦夫妇、表现于勒,还表现若瑟夫,后一部分一定是故事的高潮、结局。

  师:接下去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让我们把目光放在第二部分“船上相遇”上。先齐读屏幕上的内容:

  让我们讨论八个小话题:1.于勒的“称呼”欣赏;2.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3.说说若瑟夫的“看”;4.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5.千姿百态的“说”;6.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7.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8.船长形象欣赏

  (生齐声朗读)

  师:活动方式:每位同学自选一个话题,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请拿起手中的笔,边看、边画、边想。

  (学生看书、思考,大约5分钟)

  生1:我欣赏的是文中关于“于勒”的称呼。课文前部分写了对于勒的称呼,他有钱时,“我”的父母对他的称呼非常亲密,后部分称他“贼”、“流氓”,是因为他穷了,形象不好,让他们丢脸。唯一没有改变于勒称呼的是若瑟夫,他是个涉世不深的孩子,他并不知道金钱是什么,他只知道亲情是多么美好!他一直称呼于勒“亲叔叔”。

  师:人物的称呼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人物“称呼”的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到“一个穷鬼、一个流氓”,既表现出于勒的身世、命运和遭遇,也表现出菲利浦夫妇的为人。而若瑟夫则表现出对叔叔的同情。原来,称呼的变化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生2:我欣赏景物描写。课文开头写“我们”的船只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后来“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突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

  师:起先是“平静的海面”,但后来是“紫色的阴影”,太沉重了,紫色的阴影笼罩着人物的心理。平静的海面——快活的旅行——紫色的阴影,景物描写为人物服务,欣赏小说要欣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欣赏景物要和人物联系起来。

  生3:我欣赏“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起先我们全家都十分盼望于勒会在船上,没有想到于勒果然就在船上,这就是巧合。

  师:对,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说的大技巧。本故事设置了一个场景——船上,“我们”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没有这只船,这个巧合就不可能发生。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生4:我想说,两次景物描写形成了对比。

  师:对,两次景物描写形成了层递。

  生5:我也想说“对比”,菲利浦夫妇在金钱面前态度前后变化非常大,他们在船长面前彬彬有礼,而对于勒却非常差,避之不及。

  师:菲利浦和船长交谈是讨好式的,由远的地方开始谈;菲利浦夫妇谈到于勒,则是暴怒、生气。

  生6:我想说说船长,他是个重要的人物。船长不认识于勒,还背后骂于勒,说他是老流氓。

  师:没有船长,于勒的身份不可能确认,于勒是船上的年老的水手,而船长却不知道自己的水手姓什么,可见于勒的地位卑微、遭遇悲惨。亲人又不认他,更悲惨。

  生7:我要说“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第20段中我的父亲“忽然不安起来”,“不安”这个词语很微妙地表现出了很菲利浦的心理活动。后来菲利浦不相信那个卖牡蛎的酒鬼就是自己的弟弟,表现出脸色煞白、两眼发直,表现出近乎绝望的心理,这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师:很好!人物的神态描写一定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你看父亲神色煞白、两眼发直、神色狼狈,母亲突然暴怒,人物的心理表现在人物的神态变化上,让我们感到他们是多么地不安,多么地愤怒,多么绝望啊!

  生8:我要说的话题是“千姿百态的说”。文中“低声地说”、“吞吞吐吐地说”,还有船长“冷冷地说”,也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师:(引导学生一起说)还有“在心里默念”、父亲“结结巴巴”地说,都是为了人物的心理,都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物的语言还可以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它们形态各异,但表现出人物的心理都一样紧张。

  师:课文第一部分写于勒都是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第二部分写于勒一刹那间出现了,而这时的描写是通过“我”的眼睛来完成、来进行的:这就是若瑟夫的“看”。

  生9:我要说的是若瑟夫眼中的“于勒”:“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双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写出“我”的叔叔穷苦的形象。

  师:若瑟夫两看“于勒”。青年时的于勒是浪荡子,中年时的于勒很富裕,老年时的“于勒”穷途潦倒。前面一处写到“我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这里又写到“他又老又穷苦”,通过若瑟夫两看“我的叔叔于勒”,让我们想到若瑟夫不仅看到“我”的叔叔于勒,同样也看到“我”的爸爸妈妈在亲情之前的表现。这篇小说是通过若瑟夫的眼睛来表现人物的,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表达的。

  师:好的。八个话题的讨论就到这里为止。老师来总结一下:说说短篇小说的欣赏。

  屏幕显示:

  1.欣赏短篇小说展开故事的视角2. 欣赏短篇小说设置活动的场景3.欣赏短篇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4.欣赏短篇小说不同人物的性格5.欣赏短篇小说丰富表现的手法

  师:这篇小说通过儿童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来展开故事情节。作者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个儿童的眼晴里、耳朵里来表现是有深刻的含义的。毕竟成人世界情与儿童世界不一样,成人、儿童为人处事也不一样。

  小说一定要在特定的场景来展开故事情节,长篇小说的场景可以转移,短篇小说的场景常常要在一个地方。《孔乙己》的故事场景只是一个小柜台,《社戏》的场景一个是在家里,一个是在看戏的地方——船上。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大起大落的:父亲第一次发现于勒时是不相信的;母亲去看,母亲看了,还不能确定;到船长那里打听,确认了面前的就是于勒。这其中的情节就有“波澜”。

  于勒和菲利浦的性格都很生动。

  对比、衬托等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7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一个重点,即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一点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重点:

  情节。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时,45分钟)

  一、运用故事导入课文

  试图达到两个效果:

  <1>活跃课堂气氛;

  师:这里说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抄起棍子要打,(教师顿了一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是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小声议论,’七嘴八舌,多数人认为不打好)对,打了就没戏啦,故事缺乏变化,不新奇。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是刚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这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父亲愕然。(同学笑)由此看出小说故事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请大家看226页(初中《语文》第五册)这里提到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认识这个特征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学习重点也在这里,通过情节看人物,通过情节看主题。

  二、分析情节

  1.分析情节构成。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话把各部分内容概述出来。明确,开端:菲利普一家盼于勒归来;发展:菲利普夫妇赞美于勒;高潮: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表现;结局:菲利普夫妇领着一家人躲开于勒。(教师板书情节构成,板书附后)在学生分析情节各部分内容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师:在情节的开端与发展之间,作者用插叙交待了菲一家盼于勒回来的原因,原因是什么?于勒又是怎样离家的?

  生:盼于勒的原因是:于勒来信说他发财了,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勒离家不是自愿的,是被赶走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被赶走的?

  生:从课文中“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一句可知,特别是“送上”“打发”两词。

  师:情节发展部分也写了盼于勒,这部分盼于勒与情节开端部分写盼于勒有何不同?大家看课文比较一下。

  生:发展部分增加了一些内容。

  师:增加了什么内容?

  生:母亲常常赞美于勒,他们一家人好像看见于勒。

  师:于勒明明远在天边,然而此时菲利普一家人却觉得他近在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幻觉般地出现这样一种情景:“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看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天涯如咫尺,说明了什么?

  生:十年过去,这家人盼于勒更加热切了,他们由希望变成渴望。

  师:由此可知发展部分与开端部分有程度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和下文有什么联系?

  生:这样写与下文形成了对比。

  师:对,由希望变渴望,由盼望到热切盼望,作者不断升温的目的在于为下文的降温作准备,使之形成反差,由希望的天堂坠入失望颓丧的深渊。反差巨大,对比强烈,读者感受也就更深了。

  师:见到于勒以后,菲利普夫妇有何表现?

  生:开始恐慌,继而菲利普太大破口大骂,与先前的赞美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领着一家人避开于勒。

  师:结局“一片紫色的阴影”这一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心理?

  生:烘托了这一家人阴郁颓丧的心理。生:这恰与刚出游时的人物心情形成对照。刚出游时,“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人们的心情是快活而骄傲的。

  2.通过情节看主题。

  教师用一副对联概括课文前后两大部分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教师将对联板书)

  师:当初盼于勒时,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见到于勒时,明明近在眼前,却如远在天边。‘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这都是因为什么?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请同学给上面对联拟一个横批。

  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横批“金钱世界”。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篇小说的主题。(学生沉默思考,教师启发)小说主题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

  生:深刻的。

  师:何以见得?(学生沉思,教师再次启发)小说是不是就家庭写家庭?

  生:不是,小说写的是一个家庭,但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

  师:对,从一个细胞反映了整个机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深刻性。小说还有一个细节,嫁不出去的’二姑娘终于嫁出去了,也是因为钱,这一细节增加了小说主题的典型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样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恩的这一思想观点在小说中也得以反映。

  3.通过情节看人物。

  首先明确小说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师: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联系情节来说。

  生:盼于勒是因为菲夫妇要用他的钱为自己谋利,赶他走,是因为怕他连累自已,说明菲利普夫妇非常自私。盼于勒、赞于勒是图于勒有钱,赶他走、骂他、躲避他是因为他分文不值,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非常贪。当日思夜盼的富翁于勒变成穷水手于勒时,菲利普夫妇却恨之入骨,避之唯恐不及,翻脸不认人,可见他俩非常冷酷。

  三、分析小说运用其它手段刻画人物

  师:小说通过神情、动作、言谈、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也很成功。先看牡蛎一例。作者写太太们吃牡蛎的动作过程是为了烘托表现谁的心理?生:为了表现烘托菲利普的心理。

  师:“托、伸、动、吸、扔、”一连串的动作描写非常细致,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太太们吃牡蛎的过程,这个过程打动了菲利普;在他看来非常文雅、高贵、令他砰然心动,于是这位穷酸的父亲也很想“高贵”一回,(学生笑)接下来人物对话侧重表现谁?

  生:侧重表现菲利普太太。

  师:菲利普太太的一番话非常“精彩”,谁能分析一下这番话在她来讲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沉默、思考、教师启发)我们改一下她的话,让她这样说“吃,我们都去吃,吃他个痛快:”这样好不好?

  生:这样不好,菲利普太太舍不得花钱。

  师:我们再这样改一下:吃什么吃,你有几个钱好吃,别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好吗?

  生:不好,这样丢面子,而且女婿在跟前

  师:同学们再比较一下课文是怎么说的,她这番话作用何在?

  生:既维护了小资产阶级的面子,又省下了两个人的钱。

  师:说得好,菲利普一时昏了头,而菲利普太太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她此时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要说不吃,明显丢面子;要说吃,又怕花钱,很快想出了一石双鸟的办法。整个吃牡蛎的细节可以看出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生:爱慕虚荣、庸俗。

  师:作者刻画了两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事实上菲夫妇二人同中有异,还有各自不同的个性,这一点提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小说对若瑟夫虽着墨不多,但也个性鲜明。

  (请一同学读课文84页第42自然段)若瑟夫细致观察于勒,目光饱含怜悯之意,内心充满叔侄亲情,给小费则直接表现出对叔叔的同情,若瑟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他,对主人公菲利普夫妇有何作用?

  生:若瑟夫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善良可爱的孩子。若瑟夫恰与菲利普夫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对,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在若瑟夫身上寄予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

  四、解题

  师:小说为何以于勒为题

  生:于勒是线索人物,是情节发展不可缺少的人物;正是对待于勒的前后不同态度,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师:标题在“于勒”之前加上“我的叔叔”,这又是为什么?

  生:反映了“我”——若瑟夫对待于勒的态度,“我”仍把于勒看成自己的亲叔叔,道出了孩子的心声,由此看出作者的希望所在。

  五、评价小说情节。

  师:课文前面已有评价,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曲折体现在哪里?

  生:由盼而赶,由赞而骂,最后避开。

  师:故事不长却也跌宕起落。小说情节惟波澜起伏,曲折多变,才能曲径通幽,引人入胜,使人产生目不暇接的美感。构思巧妙主要体现在何处?

  生:主要体现在高潮、结局上。

  师:何以见得?(学生沉默’、思考,教师启发)这里假设两种情况,同学们和原作比较一下。第一种:顺势正向发展。菲一家在船上正好碰上衣锦还乡的于勒,菲赶紧上前,紧紧拥抱于勒,眼泪纵横,菲利普太大在一旁大唱赞歌:“好心的于勒,你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

  生:这样安排不好,原因是:

  〈1〉情节缺乏变化;

  〈2〉不能形成对比,削弱了人物性格,人物的本质不能充分暴露;

  〈3〉从而消弱了主题。

  师:第二种安排,于勒此时已成为海盗,看到兄嫂在船上。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手起刀落,结果了他们两人……(学生笑)

  生:这样安排也不好,虽在意料之外,但不在情理之中。而且主题也乱了。

  师:而原作构思巧妙,妙就妙在:情节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时法国小资产阶级日趋贫困,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有必然性。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归纳一下,判断小说情节安排如何,应从那些方面考虑?

  生:

  〈1〉生动性,要曲折多变,才能扣人心弦;

  〈2〉合理性,要合乎生活逻辑,真实可信;

  〈3〉有利于表现人物、表现主题。

  六、巩固成果,开拓想象

  提供一个类似本文情节安排的小说故事,省去高潮和结局,要求学生补出,进一步体会情节要求。

  师:下面说一个父亲和女儿的故事;一个爱花的父亲托人花两三百元钱买了两个名贵的花种,当他正把晶莹的种子下到两只精致的花盆里的时候,五岁的女儿沁沁跑了过来。嚷着也要种花,父亲想:这样名贵的花种怎么能让小孩糟塌?女儿一看父亲不肯,便撅起小嘴,掉下了眼泪。父亲灵机一动,叫女儿去拿一只空盆来,自己找了两个酷似花种的石子,极认真地放在盆里,女儿高兴地亲着父亲的脖子,拿着小铲,小心地培上土,浇了水,土里埋进了一个小小的欺骗。沁沁有了一盆自己的花:;尽管还没出芽,没长叶,没开花,但她相信一切都会有的,她觉得很了不起,逢人便讲。每天学着父亲的样,给花浇水,把花盆搬到太阳底下,埋上几粒化肥。夜里,所有的梦都是花,红的,黄的,蓝的,好香,好香。这时候父亲觉得办了一件蠢事。一段时间以后,女儿问父亲;“爸爸,你那盆早就出芽了,我的怎么还不出芽呢?”父亲说:“这盆不要了,我们换一盆。”沁沁不干,依然学着大人的样子做着一切。

  故事讲到这里,高潮和结局请同学们给补出。既要在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学生思索,教师提示)石头本来不能开花,意料之外,花得开,问题是怎么开法。

  生:父亲买了花种,重新种在女儿的花盆里。

  师:这是背着女儿做的,还是当着女儿面做的?

  生:背着女儿做的。

  师:父亲本来就是因为欺骗了女儿而感到懊悔,现在难道会用欺骗的手段讨得女儿的欢心吗?

  生:父亲当初拿的两个酷似花种的石头,本来就是花种。

  师:这位同学心地颇为善良,但是可以肯定,那不是种子,而的确是石头。

  生:父亲把真相告诉了女儿,重新买了花种种上。

  另一学生:不好,不新颖,而且父亲肯定会想到,如果说出真相,女儿心理会受到伤害。

  师:同学们都是从人为的角度来设想考虑,总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现在能不能换一换思维的方向,撇开人为的角度。

  生:是鸟儿叼来的种子。

  师:很有可能。

  另一学生:是风儿吹来的种子。

  师:什么样的花种随风飘散,能很快长出芽来?

  生:蒲公英。

  师:很好。请听小说原作的高潮和结局。(教师充满深情地读到)忽然,一个春雨过后的早晨,沁沁高兴地向全家宣布:花出芽了!我种的花出芽了;父亲不信,到阳台上一看,果然,一粒小小的嫩芽顶着雨珠,羞涩地低着头,身子又细又白。父亲研究了许久,好几天以后才发现那是一株蒲公英。象是为了报答沁沁的真诚和劳动,蒲公英长得好快,风儿吹过,雨儿洒过,霞光染过,终于抽出了一朵小花,淡黄的泛着柔嫩的微光,招来一只蜂儿,嗡嗡地歌唱,纯真快活的沁沁绽开了如花的笑脸(学生沉浸在小说那如诗一般的境界之中)。

  师:下课。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9491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7月24日 21:40
下一篇 2024年7月24日 21:42

相关推荐

  • 2020医生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2020医生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医院见习的这段时间,今后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同时必须对自己有所要求,才会有所收获,我想接下来的实习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遇。…

    2023年2月19日
    216
  • 民兵整组会议讲话

    搞好民兵整组 ,有利于坚持民兵制度和保持民兵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增强广大民兵的国防观念、兵役意识和组织纪律性;有利于保证民兵队伍的纯洁可靠。下面就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民兵…

    2023年1月17日
    194
  • 初中军训心得作文

    初中军训心得作文 军训不仅仅是对我们的身体的考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意志的磨练,同时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团队精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军训心得,供大家参考。 初中军训心得1 说…

    2023年3月4日
    188
  • 关于事业单位干部考核总结模板,会计事业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工作

    本人于20xx年12月经公开考录进入温州市文化馆担任出纳工作,由于大学毕业至今基本未接触过财务方面的实际经验,因此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是在学习相关的理论及操作知识。在这一个月的时…

    2024年4月27日
    112
  • 财务管理实训工作述职报告

    财务管理实训工作述职报告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会有很多的事情,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财务…

    2023年4月6日
    156
  • 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范本(汇编9篇)

    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第1篇借款人: (下简称甲方) 法人代表: 贷款人: (下简称乙方) 身份证号: 甲方是新成立的公司,现处于前期筹备阶段,为了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向乙…

    2023年5月4日
    1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