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我们都喜欢读书,并且想读好书,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价格有多昂贵,包装有多别致,层数有多繁密。仅仅在于你有没有读懂这本书或者带给你一些怎样的“正能量”。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本《鲁滨逊漂流记》也是我唯一仅此记住的一本书。
本文是以名为鲁滨逊的一特色人物来写的,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里,但理智明达的他不屑守成,倾向开拓,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平庸,有实干精神,性格坚强。从小就对自己航海的爱好相当执着,有时甚至不去听从父母,的善良的劝告,不畏艰险,一定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在困境中,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自信,自强,为求得生存乃至幸福。
然而,鲁滨逊的一次意外,彻底的改变了他的一生。那是一次航海历程,鲁滨逊内心充满着对的向往和热爱。他和他的船友们眼神庄严肃穆的吓人,但他们的心已是波荡起伏。每个人都清楚航海的历程是一次对命运抗争艰辛历程。他们在平静的海面上徐徐前进。而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次航海竟会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突然,狂风大起,平静的海水如嘶吼的一般正在吞噬者一切。他们的船触礁了,之后漂到荒芜的小岛上。当鲁滨逊醒来时,发现除了荒岛上空无一人,他企图想离开,而命运并没有给他这次机会。在这荒岛上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更多是晚上豺狼虎豹的嘶叫声,鲁滨逊坚持了几天之后就再也坚持不了了。他突然产生一种令人惊讶的结果。他说:“我为什么不能自己种植粮食和修建住所呢”,在这荒岛上,四周都是海水,也方便但事情并不是鲁滨逊想得那么简单。他充分利用大脑和双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终于使自己不饥饿了,而又该怎么办了,全是白茫茫的雪,根本没有木柴可以温暖,鲁滨逊通过时收集的枯叶,制作成了一只大的被子,就这样一年过去了。鲁滨逊通过自己的顽强意志坚持了一年。但他内心其实是很想自己的父母与朋友们的,他每一天都会去岛边看看有没有过往的船只能带自己回去,而现实并非他所想的那样。又一年过去了,鲁滨逊在一次捡柴中救了一个在一次躲避野人的野蛮部落的年轻人,鲁滨逊给他取名为星期五。他对鲁滨逊忠心耿耿,知恩图报。
现在的鲁滨逊再也不会去看过往的轮船了,他好像爱上这座小岛了,也离不开他的星期五了,因为,此时的小岛通过鲁滨逊的双手合头脑已变得不一样了。鲁滨逊在这个岛上一生活就是十几年。当他的朋友们来找他的时候,谁都不会相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鲁滨逊竟然可以生存下来。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鲁滨逊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安心的行动者。同时,他总是以一个经济人的思想考虑和思量周围的人和物。是当时不断扩张,不断攫取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的典型产物。他理智明达、勤于劳动并擅于劳动。他流落到荒岛后,不坐叹命运而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他流浪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取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典型英雄任务的创业历程。
从鲁滨逊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他那永不疲倦的精神。十几年的摧残脱胎换骨地改变了他。他说的对,我们对自己的身世是永远不可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不堪和挫折,只是我们没有勇气面对它而虚构出来罢了,我们只是不曾有鲁滨逊孜孜不倦的精神罢了。当自己感叹命运不公时,会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命运主宰我们,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宰命运呢?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命运每一次给我们的挑战。输不丢人,惧怕才丢人。我总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相信我们只要有鲁滨逊无畏的精神,我们也能成为时代的典型人物。
【第2篇】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上学时,我们在一年级的课本上学习了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即使我早已把这句话背得滚瓜烂熟,也铭记在心,但是它的真正含义我却一直没有理解、明白。直到我在通过读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彻底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海伦・凯勒的事例,我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都知道她是一个盲、聋哑的残疾女作家。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用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奋斗念上了世界名牌大学――哈佛大学,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教更多的聋盲哑人,用自己的一生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从她的书中,作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光明的渴望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们感动,从中受益匪浅。
文中写道:“要是人把活着的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对啊!要是每个人都好好地利用珍惜每一天,那该多好啊!这样每一天才会过的充实而又快乐。回想我们的生活、学习,又何尝不是以玩为主呢?时间是无限的,犹如江水源源不断。然而,怎样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学习,来做有利于人们,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不要一天到晚知道打电脑、玩游戏、看电视,认为那些就是天堂般的生活。现在,我真想对你说:“觉悟吧!大家快快理解时间的重要,好好利用时间,充实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敏捷。”文中还有一句话,读后让我激动不已,那就是:“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件东西一旦失去,你才会留念它。”仔细想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你得了绝症时,才会珍惜自己的身体;当你不能说话时,才会珍惜那响亮的嗓子;当你失明了,才会珍惜那又大又亮的眼睛;当你老了,才会珍惜那宝贵的时间…可见,珍惜时间是何等重要。
珍惜时间吧!像海伦・凯勒一样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虽然她是个残疾人,但是她以不断奋斗取得的优异成绩考上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于美国拉的克里夫学院,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啊!我一定会向你学习的,珍惜时间,不要做一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
大家想一想,一个残疾人能做到的东西,我们这个健壮人也一定能做到,但事实往往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不够努力,不够用功,不够吃苦,“好好学习吧!”我真诚地说一句。
【第3篇】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在浩瀚的星空里,有一颗异常的亮,指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梦想而执著地奋斗……
―题记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通过主人公保尔说出的这一段催人奋进的名言,我早在小学就听说过,可关于作者的生平却一无所知。前段时间我阅读了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才知道他是一个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革命烈士。
奥斯特洛夫斯基16岁参加红军,在当时的社会,他还未成熟呢,却担当起同龄人无法承受的重担。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他的一生可能就这样结束了。是什么使他有这样的决心?是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人活着,就要活得充充实实;人死了,就要死得轰轰烈烈。他做到了,16岁的少年做到了。
在一次解放战争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受了伤,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是靠着一种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力量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只要还留一口气在,就要为祖国的解放奋斗到底。”如果我像他一样遭遇了这些挫折,我会痛不欲生,没了健全的身子,还会有什么,有的只是无奈的叹息。但他不屈服命运,最终战胜自我,这使我深思――他还只是个少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虽全身瘫痪,当他没有放弃继续为祖国奋斗。他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摸索,探索着,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还不忘革命事业,尽自己的力量,为激励正在解放事业中的同志。作为一个中学生,难道不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吗?想想人家,我不禁低下了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初稿在遗失的情况下,奥斯特洛夫斯基肝胆欲碎。几年的努力毁于一旦,这对于一个残废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从头做起,凭着一股爱国的劲,经过几个年头的呕心沥血,终于定稿了。这时,他才松了一口很长很长的气说:“我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在当时的社会,他好像看到了苏联的明天、苏维埃政府的胜利,也许是鼓舞勇士们吧,他把自己用“保尔”来称,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中,小说“保尔”的一生,竟是他一生的写照。
随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畅销,甚至搬上了屏幕,让愈来愈多的、沉湎于“消极”中的人们重新寻回了“生命的火苗”。作为一个刚成熟的中学生,对人生是一片茫然,但正是此时,这本小说让我懂得了“人活着的意义”。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世界而活,为他人而活。活着,就要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不让生命从身边白白流过。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变,但人们对于自身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每当沉浸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我不由地想起“精神王”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有他的理想。我多么希望他把我也写进小说中,哪怕是个“小角色”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