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笑谈西游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或是我国文坛上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它雅俗共赏,不仅风靡文坛,还流传民间,妇孺皆知。千百年来,或许有无数人为其做过赏析,可今日我仍要再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游记》虽然没有《水浒传》那么直接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可它却隐隐透露出封建社会的阴暗。从君主方面讲,玉皇大帝昏庸无能,遇事没有主张;车迟国国王任用妖怪为国师,残害良民;如来佛祖默许弟子接受贿赂;祭赛国国王不任用贤臣,只依靠佛宝护国。从妖魔方面看,金角银角乃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又和文殊,如来有关;赛太岁则为观音坐骑,真可谓官官相护。
当然,不仅仅众神魔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乐观大胆,行为叛逆,在花果山敢称齐天大圣,上了天宫便敢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了。将神的变幻莫测,猴的急躁不羁和谐的融为一体。同时,它也是个有勇有谋,无私无畏,积极乐观的英雄主义份子,可惜,却是一个悲剧的平民英雄。孙悟空是人民的代表,它的智勇就是人民智勇的缩影,所以他的思想和行为皆是平民化的。然而,它却有一个悲剧的命运――那就是听命于神。
设想一下,如果孙悟空不愿跟随唐僧取经,它能获得自由与发挥才能的空间吗?显然,归于神权和王权,只是下层人民迫不得已的选择。曾经的反叛英雄成为了听命于神权和王权的英雄;曾经的造反者却向旧日的同伴出手,或许,这就是平民英雄的悲剧,也是反叛者的悲剧。
孙悟空固然是一个平民英雄,而赢得众人喜爱的猪八戒却只是一名凡夫俗子罢了。
说道猪八戒,很多人都会想到好吃懒做,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等贬义词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缺点众多的人物,却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猪八戒作为一个凡夫俗子,表现了大多数人的内心欲望,而它的幽默诙谐与滑稽风趣也为人们留下了好的印象。
猪八戒这一形象反映了个体自然人性的呼唤,而老实本分的沙僧却为我们带来了一位奴性化的君子形象。
为什么叫做奴性化的君子呢?沙僧虽然恩怨分明、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忍辱负重,正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君子;可他又循规蹈矩,驯顺服从,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太少“自我’”个性,成为带有奴性化的人物形象。
那么,有着这样三个性格各异的徒弟的师傅唐僧又会是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唐僧作为一个佛教徒有着最基本的慈悲,可是,他却还有着佛教徒不应该有的贪生怕死,推卸责任,自私自利――如第七十八回“三藏战兢兢的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行者道:“若要好,大做小。”沙僧道:“怎么叫大做小?”行者道:“若要全命,师作徒,徒作师,方可保全。”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可见,唐僧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封建社会上层人物形象。
那么,在《西游记》中,唐僧对于他的几个徒弟来说又扮演着怎样的形象呢?
首先,唐僧作为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与唐太宗的结义兄弟,他代表了神权与王权;其次,他作为师父,又有着父权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三权合一的形象,使得他对徒弟们有绝对的处置权――正符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礼教规定。
当然,或许我的分析不会被大家认可,但是我还是要把它写出来,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本《西游记》。
【第2篇】
英雄谁懂――读《水浒传》
手捧一本古册,凭栏而靠,细细品读,韵味无穷。
――题记
对于我们这些里的孩子来说,七彩的青春岁月里没有什么精彩的课外活动,而那一本本精彩的古典的文学巨著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给了我一个欢喜的曾经。
有书的岁月里不曾空虚,我最爱看的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它主要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到梁山聚义,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军,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陷害的英雄故事。我用了整整一个细细品读这本书,感:可惜,可悲,可叹,可愤!深深映在我脑海中的是“忠”,“义”。
忠,即忠于上,忠于民,忠于家。宋江对朝廷的死心塌地是一种忠;林娘子的不畏残暴是一种忠;李逵口口声声的“”也是一种忠。忠,就是全心全意,不离不弃,为所忠物付出。
义,即道义、情义。宋江临别时赐李逵毒酒是一种义,兄弟们为救宋江而劫法场也是一种义。义就是为此赴汤蹈火,有时甚至意味着一命换一命。
乱世出英雄,在那样一种环境下,有这样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是难得可贵的,他们忠义双全,都是因为生活所迫,他们都是热血沸腾,为伸张正义、替天行道而聚义,他们苦尽甘来,而又不忘自身之命,即使奸人所害,也要为自己的国家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最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宋江。它虽没有吴用那样足智多谋,没有李逵那般敢说敢做,虽然他的行为有时并不令人支持,但是却往往又很好地诠释了忠于义二字。他是广大读者心中的颇有争议的人物,从李逵的一声声哥哥中,我们仿若听出他的威信,认为它是一条忠义双全的汉子。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们又发现他是一个性格多重而又矛盾的人。他虽然为朝廷办事,但他同时又结交有志好汉,他虽安,虽静,虽忠虽义,但还是做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头领,这体现了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过不得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又主张招安,后又因为担心坏了名声而赐人毒酒,极富心计,却又很“义”。在我看来,他的一生都没有逃过一个“官”字,活在官影与矛盾里,他只懂得忠义,却又愚了自己。有时我也会幻想没有他的水浒,但又发现这些很多余。
读到书的最后,仿佛原本最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但又恍然之中明白这就是结局,不知怎的随着泪水伤心。我仿佛听到了好汉的啜泣声声,看到他们流血的心,那已乱的心,无奈的心……他们本是同林鸟,却又各自飞……但我读懂了他们的精忠报国!在追溯中,我又只能捧起灰烬……
我佩服这些好汉在那个时代勇猛地冲击统治阶级,但我也痛恨当时的黑暗社会。我只能希望那永远不是事实,永远只是传说。在我的心中,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仗义的民族,是一脉相承的,血液中透着一股浓浓的水浒味。当日本糟蹋中国时,不知又出了多少个英雄,还有朝鲜的战场上……
那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星光已暗去,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贯彻反腐倡廉政策,在全社会选贤举能,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这本古典文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思考,让我明白我的责任……
我懂你,水浒英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