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读后感
初读标题,便被震撼到了。中国文脉,好大的气派。读完了余先生的《中国文脉》后,我更是深深的沉浸在了震撼之中。余先生如同深山的老者,他轻轻拨开林间的雾岚,将这山水之间的纷繁往事娓娓道来,带我们聆听这世界上伟大文明强劲有力的心声。
余秋雨先生从千万年前的先民,从黄帝炎帝女娲夸父落笔,这些流传甚久动人心仪的传说,以其风尘仆仆的历史感和不可思议的姿态,镌刻在每个牙牙学语孩子的梦乡,每个甚至目不识丁的中国人的心头。“世间之礼,天地之敬”的文化信仰与崇拜是深厚的中华文明的基础,而传说时代略显不实的古老故事则是华夏文明最初意识形态的曲折呈现。在这一篇章中,我看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思考。那些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更迭仍不朽地存在于历代人民心中的,是因为这神话中包含着一种属于集体心理的真实。余秋雨这样阐释神话的“原型”价值:“这就像晚霞给人的凄艳感受,修竹给人的风雅印象,长年累月也成了一种真实,甚至比它们在天象学和学上的真实更有意义。”
继而,余秋雨先生的笔墨从《诗经》的稻麦声和虫鸟声起,屈原凄楚高贵、孤傲悯人的行吟,司马迁错落有致的朴素笔触,魏晋四方奔溢、气貌繁盛的文化格局,唐宋哀感顽艳字字珠玑……这一场场文化盛宴,都在余秋雨先生笔下徐徐展开。华夏文明流光溢彩奔腾不息。中国人总愿意回顾历史,而文化潜流一直被朝朝代代的中国人的记忆定格,因而我们仍可触及那些来路上的“平和、安详、寻常、世俗以及有节制的谴责和愉悦”,这是文化的恩赐。
最令人震撼的是余秋雨先生写李白、杜甫、王维的那一章。唐朝诗坛是不好落笔评述的,因为它的盛世繁华,也因为历代文人对它繁冗无尽的评说。对于这个人人都能轻易诵出“羌笛孤城”、“空山新雨”的民族来说,唐诗开启了个人生命最初的美学的认知,它唤醒的是内心,是山河,是文化传代和生存本性,因而也是华夏文明不可逾越的篇章。
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余秋雨先生酣畅淋漓的揭示了中国三千年的文化历史,来警示令他叹息的文化现象。在书中,我看到了余秋雨教授渊博的知识,也看到了文人对待文化的真正的态度,让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