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
《边城》,顾名思义,是一部以湘西小城为背景的小说。与其说它是湘西风土人情的写照,毋宁说它是处于动荡不安时代中仍怀有良知的文人心中的一方世外桃源;与其说它是一首哀婉的抒情诗,毋宁说它是蕴藏着热情、隐伏着悲痛却又纯洁自然的人性本质。
谈起《边城》,不得不说的就是书中描写的湘西之景。沈从文先生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错综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抒发了他的乡土情怀。翻开这本书,仿佛能望见白塔、小溪、渡船,踏清时古道,登水边吊脚楼听月光下飘来的渔歌。湘西的美,不似江南般温婉缠绵,不似中原般厚重的历史感。它的迷人之处,在于这灵山秀水之间,酉水沱江边静谧的古老城墙,蕴藏着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难怪朱榕基总理曾赞叹“湘西一梦六十年”。
除了这浓郁的地方色彩外,书中更吸引人的是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翠翠和与她相依为命的祖父老船夫。在一次龙舟赛时,少女翠翠偶遇了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爱情的种子就此萌芽,却没想到傩送天保也爱上了她。翠翠执着地选择了傩送,天保最后心灰意冷的选择驾船远行做生意却出了意外,傩送因不想娶其他女子而远走逃避,翠翠的祖父也在一个雷雨夜撒手人寰,翠翠怀着对老祖父的伤悼之情和对恋人的思念, 守着渡口,虽有失落,但依然抱着期待,平和地生活着、等待着“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傩送。寥寥几句,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希望与期待。
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边城》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在于它兼具牧歌和抒情诗的风格以及在人物细腻的描写中体现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作者通过大量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生动的描绘出了纯真善良的翠翠,尤其是翠翠在青春时期的丰富的心理变化,展现了翠翠的青春的觉醒和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美妙心态,表现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的一面。无论是翠翠与傩送之间纯净的爱情,抑或是祖父与翠翠之间深厚的亲情,都描绘出人世间纯洁美好又令人为之动容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对于人性已有了更多元化的思考。但不论何时翻开《边城》,仍会让我被书中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灵的澄澈纯净深深吸引且动容,景色之美与情感之美交织,自然纯朴,不事雕琢。愿我们都能找到心中完美人性、社会与的融合贯通构成的湘西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