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时代悲歌

所谓经典,总是能温故而知新的。初读泛泛,再读略通,反复读下去,便能从中研磨出自己的感悟。每个时期对同一本书的不同感受我认为不分对错,它只是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心情在书中内容上的映射。 

读《红楼梦》是初一,每天中午偷偷从书架上翻出来坐在床上读。书中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宝黛二人的爱情,相爱的少男少女被封建家庭拆散的情节令人扼腕叹息,也让我对扮演“第三者”的薛宝钗十分不喜,认为她不过是个世俗又近于算计的女人。那时的我只关注情节,却对人物性格草草概括,因此遗漏了许多精彩。

促使我再一次翻开《红楼梦》的是在阅读课上听到分享的钗黛二人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为何薛宝钗与林黛玉一样赢得了作者的无限怜惜呢?于是我尝试去更深入地了解薛宝钗和林黛玉,理解书中众多的红楼女儿。

薛宝钗出身名门却家道渐衰,上有兄长却性格顽劣。她自幼掌家,在内院和外堂间与女人和男人周旋,养成精明算计的性格,其实是必然的。文中提到薛宝钗幼时善读诗书,比起长兄薛蟠更受看中。如果没有后来的一系列变故,宝钗也许会成长和黛玉一样飘然清傲的妙人。但世事无常,面对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和礼数桎梏,宝钗选择了妥协。

妥协,与黛玉的反抗形成鲜明的对比。性格与经历的不同,让他们二人选择了在封建礼教中不同的生存方式。相较于宝钗的成熟,黛玉更像个青春期的少女,充满幻想和愤懑,用感情丰沛澎湃的诗词和发泄怒气的泪水,来大声抗议世间的冷漠和不公。她追求的是纯真的感情和干净的人心。而宝钗少年老成,她早已明白自己在封建社会这一庞大的吃人机器面前有多么渺小。于是她选择去顺应,去过平平凡凡相夫教子的一生。可是她无意中吟出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还是透露出她被礼数掩盖的本心。其实她比黛玉渴求更多的东西,不仅是自由的儿女情长,更是女性的独立和整个社会的改变。

作者通过钗黛两个同样不甘于世俗,却又有着完全相反行为的女子,向我们展现了人在封建社会走向未来的两种可能性――反抗的黛玉香消玉殒,妥协的宝钗孤寡一生。所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封建社会之下的人们都只能成为封建礼教的塑造品或牺牲品。由此看来,《红楼梦》中其实没有孰对孰错、孰负孰赢,这是一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彻彻底底的悲剧。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在文学上登峰造极,更展现了作者超前的时代领悟和看待人性的眼光。他描写被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时总是带着理解和怜惜,同时带着善意去剖析这些红楼女子的性格。《红楼梦》带给了我与众不同的深沉的阅读体验,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佳作。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967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7月26日 14:35
下一篇 2024年7月26日 14:35

相关推荐

  • 读书之《面纱》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读书之《面纱》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有一次跟宿舍老大聊天,老大说,他最近翻译的一本书出版了,叫做面纱。我当时不是很在意,因为在宿舍的时候,老大就经常拿着英…

    2023年4月15日
    264
  • 《小木头人》读后感600字

    这个假期,我读了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书《老舍专辑》,其中我最最感兴趣的是《小木头人》,我刚看到这个题目时就很好奇,小木头人不就是一个小木偶吗?他在老舍这个文学大师的笔下有着怎样的故事,…

    2024年4月7日
    206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1000字

      书,你让我开阔了视野;书,你让我增长了知识;书,你让我又交到了一个朋友。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有了书,人们才充满智慧,生活才充满欢…

    2022年11月24日
    295
  •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500字

    期末后我读了一本很好的书,哦不,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本故事集、一本散文集。它就是现代著名散文家的作品集――《朱自清散文》。 在《朱自清散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

    2024年4月21日
    189
  • 《奔跑的母亲》读后感300字

    我很敬佩文中的,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不惜一切代价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她的年龄对比赛而言处于绝对劣势,但她没有放弃,仍然非常努力,经过不断的拼搏,最后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

    2024年6月3日
    199
  • 昆虫记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第1篇】 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行为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代表作,《昆虫记》这本书我对它的印象很深刻,它不仅让我认识了许多小昆虫,还让我认识…

    2024年7月21日
    1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