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仰望的孤独的树――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孔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到发展,再到鼎盛,最后消亡的历史,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此书以梅尔基亚德斯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以及家族历代人对羊皮卷的破译为暗线,最后一个人正被吃掉,而这个百年孤独的家庭也随之永远都不会在大地上出现了。
尼采说过,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与哲学家。一个充实自立,一个桀骜不驯,而另一个则是两者的中和体。这三种状态完美诠释了家族百年间所经受过的全部孤独,如果乌尔苏拉是那个神灵般的存在,那河尔卡迪奥则映射的是那个野兽,最终哲学家代表大多数的族人。奥雷里诺上校则是其中的异子。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戎马大半生却在晚年开始质疑曾经的信仰,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与政府签订停战和约。 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他在孤独中奋发,因信仰而斗争。他桀骜不驯,企图挣扎那种宿命的孤独,他充实自立,凭借与生俱来的才华领导自由党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可最终也只能在否定自我中终结生命。他渴望抛开孤独,可他永远也离不开那早已注定的孤独,也许能做的只是在孤独中保持高昂孤傲的姿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这本书告诉我孤独是一种宿命的存在,这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孤独到没有影子的陪伴,只有无尽的黑暗,你永远无法改变。当你踏上它时,你才会发现生命的脆弱和微不足道,你只是命运的牺牲品。正如书中那永远沉溺在海底有血有肉的三千工人,他们的死只是政治的牺牲品。政府通过所能应用的一切宣传机器千遍万遍地重复,于是一种近似官方的话终于站住了脚。“没有人死亡,工人们已经满意地回到了家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声息蒸发了,而他们的亲属只知道他们很幸福,也许他们的确很幸福,因为他们再也不用在人间承受这份孤独了。
也许在宿命的孤独感之外更有着是一种宿命的无助,你似乎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只能任由自己循着命运的轨迹而无力改变,这便是《百年孤独》的轮回观。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来说,孤独是文明这棵大树的根,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是永远存在的,永远仰望漆黑夜空的月亮。孤独也往往侵蚀着独行者的内心,能够让他疲惫与空虚。在疲惫与空虚中,在眼神迷离中,洞察出社会百态,人生的无常,宇宙的无穷。与此同时,《百年孤独》这样的经典横空出世,一个家族,七代人,让我们体会作者源自灵魂对生命的诠释―――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都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