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有感800字

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读《蛙》有感

《蛙》刻画了那一代人民坎坷而感人的“生育史”,揭露了当时中国计划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深刻的描写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带来迟到的共鸣与反思。

《蛙》这本书,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却又有几分魔幻色彩。本书围绕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百姓在面对计划生育政策时的人间百态。有人评价说:《蛙》真实得像是一本史书。它把农村民众的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书中的人物既有面对新事物愚昧无知的一面,又饱含人性中最淳朴的关怀与爱。书中的农民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想尽各种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是依靠暴力解决,穷尽一个农民能够使出的所有招数,也要生下一个男孩,为家庭“传宗接代”。现在来看这种思想无疑是愚昧而无知的,然而事实是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抱有这种思想。作者毫不避讳地详细刻画了这样的事实,旨在引起每一位读者的反思,让错误不再延续,也让过来人重新反省自己犯下的罪。

书中最大的矛盾莫过于,千百农民想要多生孩子的传统思想,与新时代新政策产生的巨大冲突,这个冲突是血色的。一边想求后的想法如此强烈,一边执行国家的生育政策如此严苛,两者对立碰撞出的血色火花是中国真实的历史。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新的生命,毋庸置疑是美好的,然而迫于国情与现实的压力,这甚至还未诞生于世的生命,便被抹杀在了摇篮里。矛盾的双方都没有错,他们捍卫自己的立场与尊严。一方从小我出发,另一方为国家着想。作为后来人,我们没有权利评定谁对谁错,谁高尚谁自私,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回望过去,不让过去的错误再次发生。

作者在本书中,不仅反思了他人犯下的罪过,也反思了自己的。作者在书中代表的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刻剖析了他们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他们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沿,但是他们的身体依旧处在凡尘大众之间,他们渴望着改变,努力追求着新的世界,但他们的长辈、家人无时无刻不在后方拖拽着他们,让他们在旧与新的界限中伤痕累累。这种伤不只是肉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他们是时代革新的先行者,冲在最前线,同时也承受着最深的创伤。他们看着旧时的好友与长辈,向着文明的堡垒发出一次次的冲锋,流血流泪,他们心痛的同时,也在心中责怪其思想落后愚昧。他们明知那是错的,却无法阻止最亲的人犯错。他们有时会自嘲,笑自己能力弱小,身份低微,无法改变什么,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社会;他们也无法说服自己的内心,屈服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对他们造成伤害时,只能默默承受。伤害我是他人的罪,无所作为是我的罪。

小人物的艰难,是由于大社会的泥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是加害者。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969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7月26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26日

相关推荐

  • 爱哭也能变勇敢读后感500字

    刚买回这套书时,我一眼就看中了它――《爱哭也能变勇敢》,因为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变勇敢。 这本“勇气宝典”讲述了一个和我一样的“爱哭鬼”钟天鸣的故事。他一开始这里一碰会哭,那里一碰…

    2024年4月11日
    70
  • 呼兰河传读书感悟400字

    【第1篇】 读《呼兰河传》有感 一说到《呼兰河传》,我的话可就多了。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我想:“在呼兰河上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我怀着好奇的心看了这本书。 在书中写了萧红…

    2023年4月20日
    102
  • 三年级《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日本小说《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   小豆豆在原来的学校里老捣乱,一会儿叫路人过来,一会吃东西,总是让老师骂。但是,自从小豆豆来到巴学园,…

    2022年11月21日
    164
  • 《笠翁对韵》读后感700字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 ――读《笠翁对韵》有感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是我在的语文园地里学到的。课堂上,我们边拍手边唱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向我们…

    2024年6月30日
    22
  • 童年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三天小长假中,我读完了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三部自传体中的――童年,它主要讲了主人公高尔基,文中的阿廖沙,三岁时便失去了,随之,也与他告别,离开他了。阿廖沙便在家住了下来,…

    2024年4月11日
    63
  • 《落花生》读后感600字

    我是在上时读到的《落花生》,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落花生》中讲的是因我们爱吃花生而提议种花生,并开展收获节,我们请来和我们一起吃花生,又与我们讨论花生的好处,让我们明白…

    2024年6月30日
    2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