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者也,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编修自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且相博弈时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东吴之地,据江东险,因乘水性之便,立足一方。正有古文之言:“江京弟子多才俊”。属实不假。江东小霸王孙策,驳勇善战。可惜啊,是过于自负,终是被仇敌乘着独自一人外出,派出多名刺客杀死了他。读到这,我不禁感慨,有实力是必要的,但也得掩饰锋芒,不可树敌太多。此外要能在行事前三思,尽量避免自已处于危难之中。
孙策死后,周瑜发誓,要替他守江东十年。这是份兄弟情,他与孙策自幼相交。而他也说到做到,十年呕心沥血,终于还是到了第十一年,气血攻心而亡,这份情义,可令每位读者动容。
吴有情义,蜀有仁义与忠义。全书蜀国阵营着墨较多,鉴于作者所属时代统治阶层的暴政,罗贯中在全书宣扬仁政《史书》司马迁有云“备之以仁义得士卒心,五虎上将愿为舍命。”意思便是,刘备的仁义之心,施行仁政深得兵士之心,五虎上将也都愿为了刘备舍弃性命。
刘备走到每个地方,都有人愿意款待他,追随他,便是因为他的仁义远传于当世,而他的忠义之心亦为世人所赞赏。他这一生,有自己的目标,有一份坚持,纵从使结局大业未果,他依旧过得有意义。但事极必反,他的仁义过了头,便成了怯懦,最终蜀国的失败,和这也脱不了干系。
不同于吴蜀之义,魏有野心。挟天子以令诸候,大魏之目标一直很明确,推废帝统治,结束战乱,一统天下。曹操生而枭雄,他有很强的野心,也有很丰富的才华《短歌行》,《观沧海》等都是历史知名篇。但可谓人无完人,曹操在历史上的污点便是过于心狠手辣。他曾在逃亡路上因误会将收留自己的恩人的家眷杀死,后又一不做二一不休,将恩人也杀死了。事后他说出一句千古名句:“宁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可却有些不明经过的年轻人,拿这句话作为QQ签名等,便有些令人难以理解。
起初没有人能想到,司马氏竟是最后的赢家。但仔细想想,这倒也在情理之中,他们一开始就有想法,但会隐忍,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成功。
通读《三国》无人能做到,但每个人去读,都一定会有颇多感受。
无论如何《三国》是要读的,哪怕不吃肉也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