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是北京中轴线北端的地标建筑,那么,北京的钟鼓楼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北京的钟鼓楼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报时。
钟鼓楼在古代主要用于报时,是明清时期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报时中心。
钟鼓楼作为北京中轴线北端的地标建筑,地处北京老城商贸街区之中,与天安门、端门、故宫构成的朝堂区域共同组成《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的都城规划范式。建筑气势恢宏,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景观视点,与周围平缓开阔、青砖灰瓦的民居建筑形成鲜明反差。明清时期,钟鼓楼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为重要的城市管理设施,见证了中国古代钟、鼓报时的传统生活方式。明清时期,钟鼓楼以击鼓撞钟的方式报送时间,见证了古代中国传统城市管理方式。二楼高耸于传统街区之间,因位高而声远,声音可传播至城市四隅,统一全城时间,区分时刻,借此控制着城门和市肆的启闭。
北京鼓楼介绍:
北京鼓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石台基之上,台基边沿围以1.5米高的矮墙。鼓楼分上下两层,下层底座面宽48.9米,进深29.3米,为朱色刷饰的砖石城台;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绕以围廊,出檐深远,翼角下使用擎檐柱支撑,整体形象稳重敦厚。红墙灰瓦,与灰墙黑瓦的钟楼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反衬。
鼓楼始建于元初,地处元大都的中心位置,旧名“齐政楼”,取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元初兴建的鼓楼不久被大火焚毁。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时,在修建宫殿的同时重建了鼓楼。我们今天看到的鼓楼,乃是当年在元代鼓楼旧址上重建的。因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加以改造和扩建,城墙北面向南缩进,南面向南扩展,因此今天的钟鼓楼看起来居于城北的位置。
鼓楼的功用在于击鼓定更,它的神经中枢是“铜刻漏”,北京鼓楼的“铜刻漏”是唯一既能计时,又能报时的刻漏。有资料记载,日误差仅在20秒左右,领先于世界同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计时器的精准度。漏壶前立一铙神,张臂执铙作欲击状。待至壶水一尽,双铙立时击响,不爽毫厘。其后,同时击响的二十五面更鼓则总汇成惊天动地的巨大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