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似乎不像变迁来得那样安静,仿佛更接近于一种狂潮与风暴。我们能否做出理智而大度的回应?当然可以。
突如其来的人工智能让人们惊喜出一种紧张,这不是科技本身的错误。随着机器人餐厅开始罕见地生长在城市的一隅,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确是可以增长一个国度的创造力的。孩子是机器人餐厅的常客,在想象力萌发的阶段让科技的魅力入股,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今年的两会就用到了智能机器人进行身份验证,各代表无不为人工智能折服。“人工智能未来将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的说法并没有根本性的错误。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如果真要达到造福的目的,就不应该畏畏缩缩失去庄矜;也不要铺张过度,过分自信,这也显得粗俗。
凡事有度,这儿要讲的是感性与智能的度。虽然二者看来并不矛盾,但是人们常认为只能吞掉了感性,世界的低温仿佛都正裹挟着你我。要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我们还要事事作出重要的抉择。不知哪位文人墨客常说:“我依然习惯于写。”这话说得平静却充满自信。给远方亲友亲手写一封信,文笔虽攀不上什么陆海潘江,但带着温度的字体确是比人工智能软件定时发送的信件丰盈得多。创造感性来与智能的理性达到新的张力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
人类的惰性是贪婪的,倘若使得人工智能挤占了我们的思考空间,而让惰性渐渐生长起来,倒是件可怕的事。用得好,它可以成为一种媒介,用得不好,一旦失足进去,便很难自拔。人们应当在社会中做足了思考,然后巧用人工智能这一跳板。但是他与人工智能系统所展开的积极竞争,正是我们接下来应该回应的态度。不要僵死地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而要灵活地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