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总有很多道理说服我们毫无怨言地寒窗苦读。
春秋有孔丘饱览群书,删订六经。他生前沦为“丧家犬”,身后创立的儒家学派或被推崇、或被排挤打压。两千多年来,孔子从“丧家犬”到“圣人”、“万世师表”,可谓命途多舛。虽然他博览诗书,但没有享用到多少黄金屋。
寒窗数十载,倘若幸运,也许能在知天命之年以前中举。或许只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样,落得个疯癫,从前所读的圣贤书、“四书五经”皆抛诸脑后。没有书,自然什么都没有了。毕竟苏轼、张居正这类天资聪颖,能在青年时考取功名的人十分稀有,在禁锢思想的时代,想从表现统治者思想的“四书五经”中觅得黄金屋,难啊!
如今我们读“书”,难道不像明清时期的书生,仅仅死扣基本书中的一句一字,两耳不闻窗外事吗?如此死板地读书,读这类死板的“书”,我们又何能从中受益?
我从前一致以为多读课外书就能写好,但我看的大多是小说、杂文,外国小说为甚。其中要么以故事为主要篇幅,难以简要叙述;要么小说过于冷门,难以在中引用。虽然我扩充的阅读量、增长了见识,但作文似乎毫无长进。甚至看的书越多、看的书越杂,越不懂得写应试作文,越来越对大多所谓的满分作文不屑一顾:形式单一、内容空虚。我对作文越来越厌烦,始终不能写出一篇佳作来。我开始怀疑,书中哪有什么黄金屋,我只看到一篇虚无!
毛姆说过,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凡是你觉得没有趣味的书,你就没必要读;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样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好不相干。可是为了作文得高分,我不得不去专研满分作文中的形式、规律,不能不把枯燥的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背得滚瓜烂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书会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可是现在,它们严肃得让人们抗拒。
之所以想到这一话题是因为觉得自己在大量阅读以后,对作文、对学习,乃至对人生有疑惑:为什么读书多了,写作文的时候依然耗时长、毫无头绪?为什么古人说我们能从教科书中获益?
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但它会教以你如何处事做人、待人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