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精神及传统美德,何谓“敬畏”正如字面上的含义,既尊敬又畏惧。就如生对拥有博广的知识的尊敬及对严管的畏惧;就如同人民为主席的伟大而尊敬,又为自己的渺小与主席的距离而畏惧等等。所以说敬畏无处不在。
然而大多数敬畏都是自己看到或听到某一事物或景物后内心一瞬间的感触,都可以算是油然而生的,比如说我们听说比尔盖茨的成功史,华盛顿的奋斗史,会从心底发出赞叹,这便是敬畏,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这种敬畏可以创造美。周敦颐谓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自淤泥出,不但不与其同流合污,反倒出落得更加美艳。然而它却只能使人远远观望,不能亲近它,它正萌发出一种庄重美,正可谓油然而生的敬畏美。这种敬畏也可以促进成功,准确的说,对别人存有油然而生的敬畏,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想必“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吧!诸葛亮的睿智远见是众所周知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这样评价“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当时诸葛亮的名气,但实际能力却不为人所知,人们大都以为他不过是一介儒生,掀不起大风大浪,但刘备听说后却一直相信,一直敬仰,一直敬畏着他,一个无与伦比的治国之才,也正是他的敬畏与谦让赢得了诸葛亮的忠心,使他在成就霸业上更进一步,所以说对待他人存有敬畏,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对待自然,我们依旧要用这种敬畏去对待。现在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惩罚,大到火山爆发、地震、雷暴……小到雾霾、空气质量变差……不都是因为我们过度地开采自然资源,过度地破坏自然环境。简单而言,就是对自然没有敬畏之心,古时候雷暴等自然灾害比之现在少很多,为什么?原因是古人对自然怀有油然而生的从心底发出的敬畏之心。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不开采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我们要张弛有度,合理开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敬畏是油然而生的,但它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