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的故事简介(了解嗟来之食告诉我们的道理)

春秋时候的齐国,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灾害,老百姓种的庄稼颗粒无收,食物极其缺乏,不少人饿得奄奄待毙,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很多有钱人家里还是储备了不少的粮食。

其中有一个叫黔敖的富人,想发点“善心”,做点“好事”。于是他在大路旁摆了些吃的东西,准备施舍给那些饥民。有一天,—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他用袖子遮着脸,拖着破鞋子,身上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

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没等那人走近,便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嗟!来食!”)他满以为那个饿汉会对他感恩不尽。

可是事情不象黔敖所想的那样。只见那饿汉抬起头来,抖了抖衣袖,轻蔑地瞪了黔敖一眼。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了。黔敖碰了一鼻子灰,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赶上去,向饿汉赔礼道歉,请他吃点东西。

那个有骨气的饿汉说什么也不肯吃他的东西,最后还是饿死在路旁。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如果心穷了,那就真穷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228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14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