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读书笔记感悟(荷塘月色读后感50字)

文学批评的出现使得作家创作的文本开始有了更多不同的理解,无论是来自学院批评,读者批评,媒体批评,还是文人之间的批评,都给原来的文本带来了更多的讨论。

我们不必局限于文学批评一定是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来看,有讨论才有见解,有见解便会带来更多创新。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得如何呢?莫言点评曾点评其为病态的唯美,其他作家发表过看法,又是为何呢?

各抒己见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中的名篇,无论是描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艺术手法,还是抒发心情的名句“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月夜漫步荷塘旁的经典文章,都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但这篇散文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余光中曾在《论朱自清的散文》里,较为系统地评价过朱自清的散文,其中谈到《荷塘月色》时就说:“行文平平无奇,不过中学生水平………不会比喻,比喻都不高明………

然后余光中从文本中挑出具体他认为写得并不好的句子加以评价,整体上就是认为《荷塘月色》算不上什么优秀散文。

许多人对于余光中的一番言论颇为不满,有人甚至觉得他不懂装懂,没有真正看懂这篇文章的深意,措辞过于激烈,看法过于片面。但其实重要的不是去批评余光中先生的看法,而是应该仔细去思考《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不足之处又在哪?

从余光中的批评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荷塘月色》在艺术手法上是平庸无趣的,不足够成熟,或者说不足以称得上真正的文学作品,但如果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美的定义有固定标准吗?

或许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弘扬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那文学史上的众多类型的小说都是这样的吗?日本私小说中的剖析自我心理,甚至有时达到病态的地步,读来让人倍感压抑,这样的文章你能说不美吗?如果不美?为何依旧有很多人追捧模仿。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余光中先生在评价《荷塘月色》时,其实也是作为读者的身份去进行文学批评,只不过或许比普通人看来要专业,但这也不代表一家己见就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新生代作家韩寒也曾经表达过自己对《荷塘月色》的看法,认为其:“堆砌辞藻,华丽空洞”,其实也是站在个人角度去看待这篇散文,喜欢《荷塘月色》的人自然忿忿不平,认为韩寒完全没有资格进行评价,不喜欢的人自然觉得他的说法没错。

所以,原本的文学作品在各种各样的讨论下,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者说是价值,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用心去感悟文章,认真思考自己对于《荷塘月色》的看法,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荷塘月色的美

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创作完成于1927年,当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但时代背景却注定这篇抒情散文,并未像只是在月色之下单纯的漫步,而是作者深刻的思考。

7月是炎热的夏季,朱自清作为大学教授本应该享受夏夜的闲适,但1927年时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并没有在乱世偷生,作为曾经五四运动的参与者,朱自清面对当下的情况内心是烦闷的。

这样的心情是无法排解的,不仅是因为作为知识分子没有办法投笔从戎,也是因为自己似乎在乱世之中却躲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之中度日,思想上在作者各种激烈的拉扯,内心的彷徨无措,迷茫不安让朱自清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出门,与自己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而《荷塘月色》或许就是朱自清与自己的心灵的对话,从景色的细致描写,作者似乎受皎洁月色下的荷塘影响,心灵似乎得到了短暂的栖息,然而在黑暗中,各种声音在耳边出现,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无论这月色再美,荷叶再清香,夏夜的虫鸣再欢快,都与作者无关,他走出门后获得了短暂的愉悦,但现实仍然摆在眼前,内心的愁苦依旧存在,荷塘和月色都是心中最渴望的安宁,但回到家后,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莫言就曾经评价过朱自清的这篇文章:“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但莫言也表示不必过分解读文章,文本上的结构形式不代表文章仍然具有深刻的意蕴。

其实这也说明了开头提到的:“不必局限于文学批评一定是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来看,有讨论才有见解,有见解便会带来更多创新”。

荷塘月色美吗?答案是肯定的,结合作者身处的时代来说,朱自清内心的苦闷通过一篇《荷塘月色》,让读者似乎身临其境,感受到他的心情,也似乎闻到了荷叶的阵阵清香。

文本的创作特色,艺术手法,主题思想都可以成为评价美的标准,文学批评可以站在主观的立场进行时讨论,但没必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朱自清先生在黑暗的革命时代,作为革命民主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中,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在美国扶日政策中,拒绝接受美国发放的粮食,始终坚持自己作为爱国人士的操守。

斯人已逝,给后人留下的是文学财富。

朱自清先生无论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还是著名回忆性散文《背影》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来自文字的力量,或许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情节,也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但还是从朴实的叙述中,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力量。

每一种文学风格都有一批读者会为之倾心,但也不代表不喜欢的人不可以进行文学批评,各家意见或许能带来更多看待文本的角度。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2348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8月14日 05:38
下一篇 2024年8月14日 05:38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