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雷的诗意欣赏(闻雷白居易全译文)

闻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译文

烟瘴地面,风霜来得有些早;温热天气,气候争相催发。

穷尽冬天,也不见下雪;正月才至,已听闻雷声。

春雷响起,蛰伏的虫儿与蛇即将出走;吃了一惊,枯草和木早已萌动欲开。

空自剩下,“我”客居的方寸之地,依旧如同寒灰一般了无生机。

注释

瘴地:烟瘴地面,瘴气之地。

寒灰: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常用来比喻心灰意冷。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闻雷诗。

烟瘴地面,风霜来得有些早;温热天气,气候争相催发。这是写“闻雷之地点”。

“瘴地”,指江西九江。诗人多次在诗中提及,“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不准拟二首》);“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浔阳宴别》)

九江的气候特点,与中原地区大为不同,诗人在《琵琶行》中也曾描写道:“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因为“地低湿”,所以瘴气较多,生发诗人一些低落哀伤的情绪。前面写瘴气风霜,实则是为后面闻雷之惊喜作铺垫。

穷尽冬天,也不见下雪;正月才至,已听闻雷声。这是写“闻雷之时间”。

这两句皆言九江天气之反常。冬天本该有雪,却不见雪;正月本无雷声,却提前到来。

春雷响起,蛰伏的虫儿与蛇即将出走;吃了一惊,枯草和木早已萌动欲开。这是写“震蛰之现象”。虽然尚未至惊蛰,但已然已经出现了和惊蛰一样的物候特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正是这一声春雷,不但让万物复苏,蛰虫惊而出走,也让诗人一颗寂寥落寞的心,重新燃起一丝希望。一切还没有那么坏,生命本就是无常的,不妨乐观待之,静听花开。

空自剩下,“我”客居的方寸之地,依旧如同寒灰一般了无生机。这是写“闻雷之不满”。为何天地之间万物复苏,唯独只有“我”这方寸之地,没有生机活力呢?表面上是说方寸之地了无生机,实际上是问贬谪生涯何时才能结束。春天的希望已经来临,人生的希望又在何处呢?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逆境中的诗人如何寻求自我与外界的和解,如何处理好当下的迷茫与未来的焦虑,如何在生活与诗意之间找到一种存在的意义。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的万物复苏景象,无疑是解开诗人心结的一剂良药。祝愿大家,在惊蛰时节,都能一切如愿,让往事随风,一起拥抱春天的到来!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240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8月14日 06:03
下一篇 2024年8月14日 06:03

相关推荐

  • 贾平凹著名短篇小说(贾平凹短篇小说有哪些)

    提起贾平凹,很多人都会他的大部头长篇小说格外关注,其实,他的一些中短篇作品也值得一读。如果要从创作的艺术轨迹上对贾平凹的作品做一个梳理就会发现,他的中短篇小说很有深度。虽然篇幅相对…

    2024年8月16日
    176
  •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精选7篇,三英战吕布读后感

    三英战吕布读后感(精选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英战吕布读后感(精选7篇),…

    2024年8月1日
    208
  • 关于雨的句子摘抄(下雨的有意境的短句子)

    最近的天气,着实有些奇怪。早上还电闪雷鸣,雨落如注。中午时,却阳光普照,温暖非常。 像极了刘禹锡那句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下雨,此时,许多人的朋友…

    2022年12月2日
    276
  • “诗圣”杜甫名人名言警句大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rd…

    2023年4月2日
    237
  • 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浪费5小时?

    有一阵子,我觉得自己快没法了。每天加班到深夜,但是仔细盘算一下,好像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干。 比如,我我静下心认真写文章的时候,产品经理微信我,确认一个页面改造方案,我不得不停下来拿…

    2023年4月12日
    297
  • 中秋节诗句祝福语简短(祝福中秋节的诗词佳句)

    1.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出自唐代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 殷文圭是唐朝末年的诗人,乾宁年间曾高中进士,与另一诗人杜荀鹤同为池州人,两人交情匪浅。 根据记载,殷文圭能诗善文…

    2022年11月21日
    2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