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一年开几次花花期多长(芍药花花期及开花时间)

芍药与牡丹一样,都属于我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植物,二者并称为“花中二绝”,是家喻户晓、蜚声中外的卓越之花、天都之花。特别是芍药花,花大色艳,雍容华贵,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不仅适合于园林、庭院的绿化,而且枝、叶、花都适合上盆,用于室内观赏。

芍药原产地为中国,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名花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芍药象征着友谊、情爱 ,被尊为“花中皇后”、“情人花”等。古人以赠芍药来寄思传情,同时也表示惜别之情。在园艺应用中,芍药可以组成专类的花园,能够布置花台、花池等,还可以与其他花灌木配合组成佳景,也是庭院点缀的贵重花木,可供盆栽和切花,能够孤植或丛植。


一、芍药花简介

芍药属于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植物,肉质根粗大,细根为白色。茎簇生于根茎,高度一般在60厘米,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具有三深裂,全缘。植株单花着生于枝端或顶部2-3叶腋处,花梗长10-15厘米或更长。植株的萼片有5枚。花色拥有多种,有白、黄、粉、紫、绿以及混合色。有单瓣、半重瓣、重瓣等。雄蕊具有多枚,颜色为金黄色。离生心皮5枚,瞢荚果,种子为黑色。花期为每年的4-5月份,果期一般在9月份。

二、芍药花品种

以每个芍药品种盛花时出现的最好花型为分类依据,我们可以把芍药花型分为9个品类。

1、单瓣型

这类芍药的花型特点为,花瓣1-3轮,宽大平展,雌、雄蕊正常。典型品种有粉绒莲。

2、金环型

这类芍药花型外花瓣有2-3轮,比较宽大,雄蕊大部瓣化,少部在外花瓣周围残留,呈现出金环状。典型的品种为桃花系金。

3、金蕊型

花瓣具有2-3轮,形大、整齐,雌、雄蕊均正常,雄蕊为金黄色。典型品种为红金蕊、白金蕊、玫红金等。

4、托桂型

外花瓣为2-3轮,宽大平展,雄蕊瓣化,雌蕊正常。典型品种为手扶银须、朱砂判、莲台、美菊、齐花露霜。

5、皇冠型

这个类型的芍药外瓣宽大、平展,雄蕊全部瓣化,而且愈近花心处愈宽大,花瓣保持高耸,形似皇冠。典型的品种有红菊花、平顶红、雪峰、银线绣红袍、满堂红等。

6、蔷薇型

这一类芍药花的花瓣数量极多,外大内小,层层排列,雄蕊消失或全部瓣化;雌蕊正常,偶有退化。典型品种为少女妆、杨妃出浴等。

7、千层台阁型

此类花型大多由2朵以上千层类单花,上下重叠而形成的。典型品种为紫蓝魁、湖水荡霞、蓝田飘香、遍地红、高杆红、赵园粉。

8、楼子台阁型

这一类花型大多是由2朵以上楼子类单花上下重叠而成。典型品种有大富贵。

9、绣球型

花型特点为外花瓣与雄蕊瓣化,花瓣大小相同,形状相似,全花较为丰满,形似绣球,典型品种有红茶花。

三、芍药花繁殖技术

芍药花的繁殖方式有分株、扦插以及播种繁殖,通常情况下,我们以分株繁殖为主。

1、分株繁殖

芍药的分株繁殖一般常于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进行。在这个时期,地温比气温高,不利于伤 口愈合及新根萌生。如果分株过早,当年很可能萌芽出土,影响到次年的生长发育;但如果分株过晚,就不能萌发新根,降低了植株的越冬能力。在春季进行分株,会严重损伤到植株的根系,对于后续的开花极为不利。我们在分株的时候,每株丛务必带有2-5个芽,顺自然纹理切开,并且在伤口处涂抹草木灰或者硫磺粉,也可以是含硫磺粉、过磷酸钙的泥浆,随后置于背阴处稍阴干,并可以等待移栽。采用分株繁殖的芍药花植株隔年就能正常开花。

2、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系数比分株法多,但新株达到开花的年限较长,一般需要4-5年。根插与分株季节相同,我们要将根分成5-8厘米长的切段,随后种于苗圃中,并覆土5-6厘米,浇透水,次年就能够萌发新株。而采用枝插的方式,就应该在春季开花前的2周进行,当新枝成熟时进行。我们应该切取枝中部的充实部分。每株段带2芽,沙藏于沙床中,遮阴保湿,大约经过1-1.5个月,就可以发生新根并形成休眠芽,在次年春萌发后,定植苗圃或种于花坛中。

3、播种繁殖

这种方式常用于培育新品种,种子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成熟,需要随采随播,或者阴干用湿沙贮藏到9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芍药的种子为上胚轴休眠型,在4度条件下,经过30天以上就可以打破休眠。我们通常采用沟播,覆土6-8厘米,一般当年只发根不萌芽,在越冬后,于次年的4月份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19度。

四、盆栽芍药养护技巧

1、花盆基质选择

由于芍药植株的根系比较发达,而且不能弯折,所以我们用较深大的盆器为宜,一般选择口径25厘米、深30厘米的瓦盆、陶盆或塑料盆。栽培基质与牡丹花大体相同,要求基质疏松、肥沃、透水、透气。农学博士提供两个配方:①将过筛后的炉渣、园土、腐熟的锯末按照1:1:1的比例混合而成;②可以将过筛后的炉渣,经过消毒后的腐叶,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 。

2、上盆

确定芍药上盆时间主要依据所需的开花时间而定。根据我的经验,不同芍药品种开花所需要的积温不同。在北方地区,一般采用温室催花,大约需要55-60天,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开花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确定所需开花时间后,一般都要提前55-60天,上盆进行催花处理。

3、摘除侧蕾

芍药花茎除顶生一主蕾外,大多数品种的茎上部叶腋间,常伴生有3-5个侧蕾,我们应该及时摘除,以充分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4、病虫害防治

在芍药花的生长过程中,植株很容易遭受白粉病、黑斑病、白绢病、锈病以及蛴螬、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我们必须注意加强防治。

白粉病:这是栽培芍药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我们需要注意剪去病枝、病芽,如果发现病叶,就要及时摘除,加强日常管理,在发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有效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对于盆栽芍药,我们应该注意通风透光,不能积水,可以有效减轻发病。在发病初期,我们可以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500-4000倍液;药剂最好是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极佳。

黑斑病:在发病初期,我们可以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具有一定的效果。在花后、发病前,每隔7-1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用以防治,直至秋后为止,这样做能够减轻发病症状。另外,我们需要集中烧毁枯枝、病枝等,并用1:100的福尔马林液对土壤进行消毒。

白绢病:对于芍药的白绢病,我们首先要进行土壤更换或消毒。在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株,集中烧毁,并对病株周围的土壤用石灰水进行浇灌。在发病之前,可以定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锈病:针对锈病,我们需要定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石硫合剂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用药3-4次,能够取得一定效果。

蛴螬:在早春时节,我们可以用1%敌百虫液或呋喃丹浇灌土壤进行消毒。另外,我们要深翻土地,使越冬虫卵冻死。

蚜虫:我们需要清除越冬杂草,当产生危害时,喷洒40%乐果乳剂3000-4000倍液。

红蜘蛛:我们可以喷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剂2000-3000倍液;在夏季的时候,可以喷洒波美度石硫合剂,在喷洒后6-7天再喷一次,并及时喷水清理叶片。

五、芍药的催花技巧

1、温度管理

芍药催花控制中,一个大的技术难点就是温度控制,如果能够控制好温度,使枝叶和花蕾协调生长,就能够控制花期。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温度也是不同的,不同芍药品种在同一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温度也有所差别。基于此,如何控制调节温度以满足各个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要求,是芍药催花的关键点。在催花过程中,昼夜要有一定的温差,但温度变化不能太过剧烈,否则会造成芍药生长不良,甚至直接败育,不能开花。

2、光照管理

芍药属于典型的长日照植物,在冬季短日照季节,植株分化花芽,春天长日照下开花。植株的花蕾发育和开花均需要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如果日照时间过短,往往会导致花蕾发育迟缓,叶片生长加快,造成开花不良,甚至不能开花。光照时长必须达到12个小时以上。芍药比较喜光,光照充足,则生长较为繁茂,花色艳丽。对于室内盆栽,我们可以进行人工补光,对芍药开花是十分必要的,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可以达到14个小时。在阴雪天,也根据需要进行全天补光。

3、水分管理

芍药是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具有粗壮的肉质根,惧怕积水, 但是适当浇灌可以使花朵增大,花色变得更加艳丽。在催花过程中,栽培基质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40%-50%即可。在北方地区,通常8-10天浇一次透水,在南方地区,通常10-12天浇一次透水即可。由于北方晴天空气干燥,每周需要喷水2次。

4、湿度管理

芍药催花需要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高湿度的生长环境容易引起枝叶徒长,植株纤弱,抗病性差,抑制了花蕾生长,进而引起败育,促发多种病害等。我们常采用的除湿办法是通风透气,在晴天打开窗户通 风,但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以有效避免芍药受到冷害。

5、激素应用

在芍药催花中,适当运用激素,可以提早开花时间,有效提高催花质量。利用赤霉素处理盆土和抹芽,可以打破休眠,主要是促进新根的生长,提高吸收肥水的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在芍药催花中,我们还可利用多效唑或缩节胺控制株型,具体方法为:在前期,每株根施2克的多效唑,后期喷施0.15%的多效唑或缩节胺溶液,可提高芍药的成花率,确保盆花的质量。

结语:芍药春节催花技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控制温度和补充光照,把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加以管理,就能够种出高质量的盆栽或切花芍药。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253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8月15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15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