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学生在学习《数列与不等式》时有哪些困惑和教学时的处理方法。
【正文】作为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在今年的高考复习中再次体会到学生对数列与不等式的困惑。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作为高考的压轴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思维跨度大、能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学生几乎拿不到分数。今年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研究其规律,化未知为已知,将未知数列通过不等式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等差、等比数列及我们熟悉的裂项相消法等基本类型,进而解决问题。
研究数列与不等式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放缩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有这个方法,但是在如何“放”如何“缩”的环节上总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
放缩法实际上是沟通条件与结论的“桥梁”。因此我们授课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适当选取不同材质的“桥梁”,注意建桥的方向,让学生根据不同题目去体会是“先求和再放缩”还是“先放缩再求和”,培养学生局部放缩时“留谁放谁”的意识,学会通过“添减项”进行放缩,对于理科的学生而言有时会用到二项式定理放缩。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有时我们可以借助函数思想研究其单调性,利用单调性进行放缩。不管用何种方法放缩,我们都要“放缩”有度,引导学生在放缩时,时刻瞄准结论,适可而止。不要忘记放缩是“桥梁”,结论才是解题的方向,一旦失去了方向,不可能得到我们理想的放缩方法。
虽然数列与不等式的相关问题是高中数学中比较困难的问题,但是我们通过仔细分析它的条件与要证明的结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放缩法这个“桥梁”,把问题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数列类型处理,也能够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