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有哪些(表示合作力量大的俗语)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聚集一切力量后采取行动,没什么不能战胜的,汇聚众人智慧做事,没什么不能成功的。

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

全力积累的力量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集思广益的方法没有不取得成功的,“积力”“众智”都是在强调合力和团结,表达了团结力量大,合作方能有利于成功。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体力还是智力,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事情还是很有限的。

需要多个人组合成团队,团结一致,一个目标,就能形成“1+1>2”的合力效应。

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通过合作,大家相互借力,最终能够干出一番大事。

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种能力交换后就每个人就不不再是只有一种能力了。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是运用群体智慧尤其是群才智慧的典范,他选人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就予以厚待和重用。

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令中说:“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又提出:“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最后一令里还强调:“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希望各方面的人才都能集中过来,不要因为不是全面的人才就被忽略,大家的智慧凑在一起,大业才能完成。

求贤若渴的心情,《求言令》:“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广开言路,虚心听取臣子意见,反对臣下“面从”也就是当面只说好话的行为。

曹操注意维持人才大局,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大获全胜告终。

众常常可以胜寡,寡却往往很难敌众。作为一个一向人口众多的国家,我们的古人在这一点上有着深刻的认识。孟子说:“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法家的韩非子也说:“寡不胜众。”群体的力量积累得越多,这个集体就越强大。这就好比冬天多穿点衣服总比少穿衣服暖和,做饭的时候多添加点柴火总比少添柴火熟得快。

事实上,需要集群体之力的又何止是国家与集体呢?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不可能仅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一生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集众力,集众智。

集合身边的力量,遇到事情多向亲人、朋友请教,方便时还可以请求他们的帮助,而不是“打光杆司令”或者搞个人英雄主义,在原有的问题之外又给自己制造新的问题。

身处网络时代,所谓“群体”的范围大大扩展。网络让人们走出自己身边的圈子,看到更新颖的观点,更有趣的故事,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群体智慧通过无形的网络摩擦出最美的火花,这里也因而成为人们交友、讨论的新平台,群体智慧的涵义在这里变得更加多彩。

积力能克敌,众智能成事。让群体智慧、群体力量的光芒绽放出来,从集体到个人,都将站在新的高度之上。

“积力”和“众智”,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要秉持大道、要集合众力,便能归于同心、便能趋于同道,而力量专一,力道中正。

这正是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土、如此多样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够坐中怀远、辐射远近、保天下太平的原因——居庙堂之高而能够运筹帷幄,是因为江湖之远都众志成城;拥九州之广而能够江山稳固,是因为小家之内在众擎易举。

正如小河虽水流跳脱、河道方向不一,却终能积流成海,最终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种感召和呼唤集体的力量,就是中华文化中精纯而简约的智慧。

《法言》中分析了汉王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原因:“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用来批驳项羽“天之亡我”的抱怨。

刘邦的胜利在于善于采纳众人的建议,众人的建议凝聚了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是他取胜的关键。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招是指射的目标、箭靶。一万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不被射中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283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8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18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