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高中高一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人生路上,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整好恰当的焦距,以最好的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题记
光学上的焦距、视角与摄取影像比率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焦距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影像比率;视角大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人生同理。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们总是被眼前纷繁复杂的景象所迷惑,却不知,我们最终还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因为我们没有调整好人生焦距。只有我们调整好人生焦距,确定好人生视角,那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方才弄明白事情的本相。禅宗上说的“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眼界的开阔是由你看事物的视角、距离决定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小事、琐事所干扰,甚至烦恼、苦恼,这只是你有太多的“执著”和“痴迷”。纵观古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的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般细微、蝇头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时,你还会烦恼、困苦吗?
李叔同,可谓是大师级人物,诗、书、画、乐俱绝,本可享受锦衣玉食的“富贵人生”,可最后却皈依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懂得:“人生百味,各有自己的味道。五色而目迷。”由于他选择了独特的焦距,跳出了一般眼界,终修炼成一代宗师。
“迅哥”,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他”是鲁迅先生散文和小说中出现过的一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遭际了家庭从小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人情的冷暖、社会的黑暗,立志发愤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民族。他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用笔作投枪和匕首,医治国民的孽根性,用自己的实践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结尾所说的那样:“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的“寻梦”之旅,就是对“人生焦距”最好的注脚。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的,一个人经历出生、成长,最后到死亡,是随着生命的周期随遇而安、自甘平庸、年复一年地度过,还是调整好人生的焦距,选择好人生视角,最终摄取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画卷来?
朋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