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幸福只差10cm
记忆中的三国故事一直都是备受每个时代人民喜爱的故事,因为三国的故事里有英雄、有梦想,还有实践,他们在故事里施展运筹帷幄的军事谋略、征战沙场的慷慨豪迈和宏图伟业的治国抱负,每一项都可以让人生鲜活生动,而大部分人的人生或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或诸事不顺郁郁寡欢,或英年早逝理想落空。
大部分现代人所知道的三国故事应该是来源于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历史。罗贯中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虚构,甚至加入了鬼神思想,从而形成了三国的故事,换句话说,《三国演义》中的叙述并不是真实的三国历史,那么,真实的三国又是怎样的呢?
台湾学者廖彦博在对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后汉书》、《世说新语》、《晋书》、《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众多学者的分析和自己的研究,创作了这部《被误解的三国》,试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国。2012年,作者曾出版过一本类似的书《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87个意想不到的三国真相》,这本《被误解的三国》应该是对2012年版本的补充修订。全书采用对比的方式解读了94个被误解的三国问题,每个问题单列一篇。首先,列出《三国演义》原文的相关段落,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背景和发展进行叙述。其次,抛出疑问——真实历史与小说中描述的究竟有什么不同,史实究竟是怎样的?再次,对比正史中相关文献的描述,同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和自己的逻辑分析来还原真实的历史。最后,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对魏蜀吴三国的人才结构、执政理念、历史走向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作者贯穿全书的批判思维,这也是最值得读者学习的地方。一般人读历史小说,关注的往往是情节发展、人物刻画或者故事结局,读后感www.simayi.net而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小说描述与真实历史的真伪区别。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中所言所写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书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描述事情,即使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也难免角度单一,忽略了某些事实,偏听偏信往往并不能获得事实的全貌。读历史小说是如此,读正史也是如此。因为正史往往是书写者按照统治者的意图去记录的历史,这样的历史都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以统治者的好恶来区分正义与邪恶,也未必是历史的原貌。
那么,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也没有机会穿越时空回到那段历史的我们,应当怎么去了解更为真实立体又不失偏颇的史事呢?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一是阅读不同的历史书籍,不论正史或者野史,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如果同一历史事件被多部史书记载,其真实性必然更高。二是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历史人物行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比如书中作者对刘禅乐不思蜀其实是为了自保的分析,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