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感受。第一卷、第二卷时:作者有点用力过猛,通篇都在感受性描述,形容词又不常见;读起来很费力。
第三卷时:一直在想,那个圈层中的人如何走出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寻求另一种人生,也许是读书吧,毕竟能拓展视野,毕竟会引起人们问更多个为什么。
到了第四卷,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走出来的问题,也许是因为那个社会中的人没有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能力,没有风险应对能力,对于意外只能被动接受,甚至连糊口的土地收成也只能靠祈祷风调雨顺。这样的生活中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动接受的能力。
我能想象到一群农村汉子蹲在墙角边,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抽完烟后,把烟头往墙上一起掐,哭丧着脸说一句“还能怎么办呢”,做出不得已的决定是一种什么场景和氛围。人们被生活所迫去做人肉生意,去卖皮子,去翻地挖渠。人们在“现在”中苟活,看不到历史,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是什么在操纵自己的命运。
我常常幻想着能开启上帝模式,好好看看到底是什么在操纵着世人一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即使无力去抵抗与改变,我也想看看是谁的一个决策在蝴蝶效应版的影响着我的命运,这是我面对命运时能泰然处之的最好方式。开启上帝模式当然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那么切实可行的最能接近开启上帝模式的办法就是多读书了,读书让我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了解世界上的各种故事,让我无限接近不畏命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