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新型肺炎病毒的考验,中国人民变得更加团结,在历史最长寒假里我认真研读了张校长推荐的《重新定义学校》,加深了对以前形成的一些粗浅观念的认识,也对目前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现状进行了一点点思考。
1.教育成为服务行业,课程成为学校的产品。
记得是大学老师在一次聚会时曾问过我们,学校的产品是什么?当时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学生”。难道不是吗?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想必也有很多同仁和我一样都这么认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自然是教育的产品了。当时,孙主任说了一句:“是课程”。孙主任毕竟是老骨干,接触的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比较多,她说的答案我也就笃信不疑了。
看来,是时候该更新观念,重新定义学校和教育了。
把教育看做是服务业,其实就是削弱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宰地位,突出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的一面。学生是顾客,顾客乃上帝,如何让我们的“顾客”满意就取决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课程,能否满足每一个“顾客”的需求。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好好开发课程,成为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
2.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我们想让其成为的样子。
很多专家都说过,教育应该是“科学种田”,而不是“机械生产”。李希贵校长也谈到这个问题,很多学校为了彰显所谓的“特色”,1000位学生就买了1000个葫芦丝,于是学校就成了艺术特色学校;为了把学校办成体育特色学校,给学生买轮滑、买篮球,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强化训练,如此,学校就成了体育特色学校。我也参观过许多类似的特色学校,比如书法、科技、国学等等,学校似乎成了一个生产、制作“特色产品”的加工厂,所有学生不管是否有此特长和爱好都被放在一个模具里加工,最终生产出的产品都极具特色,可是请问,艺术特色学校里五音不全的怎么办?体育特色学校里喜欢唱歌的怎么办?
所以,很不赞成学校如此“特色”,而应该是围绕学生人格健全的目标,围绕着把学生唤醒,围绕着把学生培养成更好的自己来进行科学地教育。
3.实现平等,才是真教育。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告诉我们,教师高高在上,是发号施令和指点江山者,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者和依赖者。李希贵校长告诉我们:学校里还需要存在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如果找不到它,教育就永远会面对假象。这个东西就是——平等。
教育是唤醒,是走进。作为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将其点燃和唤醒。而如果没有平等,就走不进去,学生只会对教师敬重有余,而做不到真正的喜欢。
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人去尊重,去看待。蹲下来和他(她)平等地说话,把他们当做朋友,甚至是某些方面需要学习的对象,如此,我们便越来越近了,那么我们离真实的教育也就不远了。
《重新定义学校》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有空的教师可以多多研读一下,再次感谢张校长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