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之夕夕
观察、思考自己的公民生活,一定难免有如下困惑:底层人民从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他们的思想管制要以什么方式进行?每一届重新修订的字典和历史课本、每次修改的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概念,从中能嗅出什么思想动向?前两年明明还和某国势同水火,一眨眼就变成最亲密的伙伴,为什么舆情能转变的这样快?天天搞政治秀的人,明明知道这一切是作秀,为何还能真情实感地信仰假秩序?
这些问题都是《1984》想要探讨的。
来自英国的热血青年奥威尔同志,毕生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被现实无情蹂躏后,怀着最大的失望和最深的悲愤,写出最黑暗的政治寓言。
奥威尔同志杜撰了一个庞大又严密的国家机器,为了保证高效运转,必须对国民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制。男主角温斯顿·史密斯是专门负责销毁、篡改历史的公务员,随着他的质疑、探索和觉醒,情节慢慢展开,可谓令人震撼。
和大部分反乌托邦作品一样,《1984》主旨是反极权。但是其文笔构思之精妙、细节刻画之细致,又不单单是一个“反极权”的口号能概括的。“老大哥在看着你”,这个用来形容监控时代的常用语便出自本书。另外,“思想警察”、“英社”、“双重思想”,都是脍炙人口,又极其准确、仿佛从什么专业社科文献中扒出来的概念。
自封神以来,《1984》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它的模仿者们最喜欢“今天在街上安装摄像头,明天就要监视每个人上厕所了。”这种滑坡谬误,因为过于违反常识而引起读者不适。反观《1984》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奥威尔对于完美社会的期待和失望都是真情实感的,因此绝不会夸大其辞来博人眼球。
从禁书到必读经典,被全球封杀曾是她的高光时刻,而被全球吹捧则是时间给她的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