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sane_sf
忘了怎么发掘这本书的,依稀记得阿城介绍说他当年写小说就看过这本书,大概能了解好的小说是什么样子。这本书我花了半年时间读了三分之二,读的很慢,一是里面的小说很多经典或者古早,消化起来并不容易;二是小说后面的思考题总是让我丈二摸不着头脑,这些思考题是没有答案的;三是翻译虽然已经是经典中的经典了,但那股腔调毕竟是二手的,也不想费更多的功夫直接读英文。
看到这个阶段,正好到达新小说章节之前,是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我觉得这篇小说异常的流畅生动,但是情节却毛骨悚然。他们聊那些上帝、耶稣、好人,我都一眼滑过去,教人行善的说教吧。文中的“老奶奶”看起来是个开朗唠叨的好人,无非是被家里人不尊重,变得有些狡黠,在事情上说了谎;那位“不合时宜的人”看起来幼年时遭到了命运的不公,成为了一个失去信仰的坏人。但是坏人形容“老奶奶”的话语很奇怪:“这位话多的女士需要每分钟被人用手枪扫射,才能成为一位好人。”再看到思考题里:“这位老奶奶是好人吗?她是否是自私的?她的性格对主题有什么影响?”
我是懵圈的,这位老奶奶是坏人吗?她也说不出干了什么坏事,就是撒了些小谎去实现她自己的目的。另外,她可能有些愚蠢,告诉“不合时宜的人”她认识他。最后全家人由于她的一系列操作被杀害了,但是她在主观上并没有想伤害谁。“老奶奶”在一路上都在唠叨"好人难寻",难道最后她也不是好人?如果这是作者想表达的,那么我和她的理解真是南辕北辙。
小说不是一道数学题,没有一定的答案给到读者,但是奥康纳是想表达一些东西的,她对于恶的理解比我要更广泛,对信仰的缺失更加敏感。虽然刘备留给中国人一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但是中国人普遍变通灵活,在小是小非的问题上模糊处理,像太级八卦一样混沌。
这样寓言式的小说可能很难为我所深刻理解,因为奥康纳生活在1960年以前的美国南部,宗教氛围浓厚,并且她自己25岁就得了绝症,不到40岁就死了。她写的小说背后的宗教氛围和基督教文化,是我难以体会的。我需要有一个她的语境才能去知道她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篇小说我连续读了两三遍,非常流畅,人物刻画生动,前后呼应,但是读到最后我还是仿佛在隔着面纱在品尝食物,有些东西我就是嚼不动。再联想到,中国现在还有多少人阅读莎士比亚呢?陀思妥耶夫斯基呢?我自己已经读不动了。可能完整读过四大名著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少了。
曾经有一句话,我忘了是谁说的了,似乎是“出版20年以内的小说是不值得读的”。这句话我曾经非常认同,也身体力行。因为不能够连续再版的小说一定是凡品,读后感www.simayi.net难有过人之处,人生那么短,何不多读经典。可是,经典是不好读的,尤其是主题先行的小说。小说的主题是永恒的,但是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不同的时代中,表现手法和人们关心的重点却不一样。在没有那个文化或者那个时代的语境下,一般的读者很难抓取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主题。
所以我在想,“出版20年以内的小说是不值得读的”可能是错误的。当代的读者需要当代的小说和小说家用当代的语言以及同一个文化体系的语言去阐述故事生发主题,这个是必然的需求。说到这里,我有些释然。历史上的名家总会湮没的,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和榜样,但离普罗大众越来越远。当代的小说家无需背上包袱和历史上的名家去比较,只需要把当代的本土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困惑展现出来,这就是当代小说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