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3000字

作者:法国梧桐

遥想20世纪80年代后期,家庭治疗第一次传入中国,德国治疗师现场演示与一个疑病症孩子的家庭一起工作,那时中国学员还不能理解“外部视角”,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生病不“治”孩子,而一直和父母讨论他们的观念。负责翻译的老师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在理念的颠覆上首当其冲。当德国同行说出“你病得很好,请继续保持”之后,翻译老师的内心秩序崩塌了。他翻译完德国人的话,悄悄补了一句:“别听他鬼扯。回头挂我的门诊,我给你开药。”

这是30年前的事,现在已经像是一个笑谈。

而家庭治疗发展到今天,总共也只有六十多年。社会的变化已经超出想象,用天翻地覆形容也不为过。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爆炸、获取信息的门槛极低……造成了生活的主张更自由、更多元。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今天看待一种“疾病”的角度也不再唯权威马首是瞻了。人们有自己的偏好—不同的解释角度、不同的评价、不同的处理方法。没有谁一定是正确的。有些被定义出来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利大于弊的方式保持下去。这都是几十年前难以想象的。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很远,再也无法回到单一权威的家庭结构中。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家庭治疗的入门书,《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入门书

一、著者简介

奥古斯都·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二、家庭改变了,病人的症状往往会不药而愈。

家庭治疗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岁月,“卡尔·惠特克”无疑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名字之一。作为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医学教授,他和世界各地最具好奇心、最有探索精神、最大胆的心理学同行一起,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为临床心理学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家庭治疗。

那时候,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学术热情正如井喷般涌现。个体心理治疗方兴未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探索个体内心世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家庭治疗则另辟蹊径,从根本上开拓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解决问题不需要对个人的深入分析,只需要改变他和身边人的互动,随之启动了闻所未闻的尝试—全家人同时坐到一个房间里,共同接受心理治疗。

三、亮点解读——《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1、家庭治疗是和一家人一起做的。

家庭治疗师从不认为哪一个人有“问题”。事实上,围绕问题是什么,是谁的问题,这些讨论导向的正是家庭治疗的核心。正如我们在家庭中经常看到的:爸爸觉得孩子的成绩是问题,读后感www.simayi.net孩子觉得妈妈过于挑剔是问题,而妈妈则抱怨爸爸回家太少,对孩子的成长参与不够,祖父母也许指责两口子的婚姻关系不好,影响了孩子……谁说得对呢?都没错。家庭治疗师必须放下对错的概念,他们需要认同每一个人的观点,同时在如此复杂的关系和观念冲突中展开工作,小心翼翼,避免偏向或疏远任何一方。

有人问,那岂不是也要认同“病人”啰?

确实如此。

2、家庭治疗还会刻意地模糊对“病”的界定。

“病”是某种立场下被定义的产物。当我们把某种情绪或行为命名为病态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某一种立场或是偏见。家庭治疗师不但不治病,有时还会说:“你病得很好啊,多保持一阵!”这是在更高的维度上反其道而行之,把生病看成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一个沟通的渠道,或具有重大意义的家庭选择。如果父母吵架的同时,孩子头疼,父母暂时搁置矛盾一起照看孩子,孩子的“病”同时就可被视为父母婚姻关系的调节器。家庭治疗师就可能(当然,以某种有技巧的方式)鼓励孩子:“先不要忙着治好你的头疼,万一爸爸妈妈以后再吵架呢?”

3、带你了解全新的世界——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

关于这本书《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敏锐的读者大概已经察觉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其路数与任何传统的心理学流派都迥然有别。对于每个人的痛苦、困难、障碍,传统心理治疗往往是从当事人的眼睛观察:“你这是怎么了?”这叫内部视角。而家庭治疗师关注的则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你这样,别人会怎么做?”这叫外部视角。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正在哭泣,问:“你在哭什么?”这是一个传统的心理治疗师。他关心哭泣者本人:“你”为什么哭?因为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你”怎么办?……接下来是对问题更深入的分析和解决。而假如这个人问的是:“你哭的时候,你妈妈会做什么?爸爸会做什么?你更希望他们谁看到你哭?”这个人多半就是家庭治疗师。他关心的不是哭泣者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而是把哭泣看成一个信号,观察它在外界引起的连锁反应。

四、促进多元化沟通的家庭治疗尤为重要

这本书《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把这些理念应用于实践的家庭治疗师,犀利、跳脱,有时充满智慧,也有时显得“不正经”。对于习惯了一板一眼的人,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挑战。在中国尤其如此。传统的中国家庭习惯了由权威发号施令,家长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秩序延续了上千年。步入新的世纪,家庭权力结构渐渐由单一的权威向多元转变。对于边界,对于自主,对于人生方向,年轻一代有不同的思考,也喜欢发出“不正经”的挑战。无论接不接受,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打开。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家庭治疗的家庭,也常常因为彼此观念的不一致陷入僵局。这时候,促进多元化沟通的家庭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40年前的书至今还有旺盛的生命力,足以证明它的价值

我们回头再看40年前的这本《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才会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前瞻性的学派:年轻、勇敢、生机勃勃、对“正确”时刻警醒、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它在新的世界还会继续发展壮大,以其独有的幽默、轻松、不拘一格的视角,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770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3日 10:58
下一篇 2023年3月3日 10:58

相关推荐

  • 与宽容同行

    这是一篇高中高二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宽容是一剂良药,解除他人带给自己的伤痛; 宽容是一把金钥匙,打开心与心之间的隔阂; 宽容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与他…

    2023年2月3日
    224
  • 《淘气大王董咚咚之羚羊快跑》读后感500字

    【第1篇】 里,我读了《淘气大王董咚咚之羚羊快跑》。故事说,董咚咚、左拉拉、丁泠泠、蒋美丽、欧阳圆圆去了阿尔金山保护区。他们来到草原,找到了夏峰叔叔,经过斗智斗勇,战败了杀羊的。他…

    2024年7月21日
    127
  • 《了凡四训》读后感300字400字

    《了凡四训》读后感300字: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子孙的家训,里面比较精彩的反而是袁了凡兄弟五人记录的他们的父亲袁仁先生和他们的母亲的家训,而袁仁(了凡之父)先生又在文章…

    2023年3月13日
    230
  •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 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好处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

    2023年2月21日
    195
  • 读《未来简史》有感1500字

    读《未来简史》有感1500字: 看了《未来简史》这本书,笔者想到一个小品的名字——《昨天、今天、明天》。不过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对应的是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本书侧重于人类的未来…

    2023年3月13日
    208
  • 《零花钱大计划》读后感300字

    《零花钱大计划》,这个题目听起来很新奇。零花钱、零花钱,顾名思义就是要花的,为什么还会有大计划呢? 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格雷格,他天生是个赚钱高手。小学时,他突然发现一件事:每个都带…

    2024年4月15日
    1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