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3000字

作者:法国梧桐

遥想20世纪80年代后期,家庭治疗第一次传入中国,德国治疗师现场演示与一个疑病症孩子的家庭一起工作,那时中国学员还不能理解“外部视角”,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生病不“治”孩子,而一直和父母讨论他们的观念。负责翻译的老师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在理念的颠覆上首当其冲。当德国同行说出“你病得很好,请继续保持”之后,翻译老师的内心秩序崩塌了。他翻译完德国人的话,悄悄补了一句:“别听他鬼扯。回头挂我的门诊,我给你开药。”

这是30年前的事,现在已经像是一个笑谈。

而家庭治疗发展到今天,总共也只有六十多年。社会的变化已经超出想象,用天翻地覆形容也不为过。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爆炸、获取信息的门槛极低……造成了生活的主张更自由、更多元。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今天看待一种“疾病”的角度也不再唯权威马首是瞻了。人们有自己的偏好—不同的解释角度、不同的评价、不同的处理方法。没有谁一定是正确的。有些被定义出来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利大于弊的方式保持下去。这都是几十年前难以想象的。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很远,再也无法回到单一权威的家庭结构中。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家庭治疗的入门书,《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入门书

一、著者简介

奥古斯都·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二、家庭改变了,病人的症状往往会不药而愈。

家庭治疗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岁月,“卡尔·惠特克”无疑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名字之一。作为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医学教授,他和世界各地最具好奇心、最有探索精神、最大胆的心理学同行一起,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为临床心理学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家庭治疗。

那时候,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学术热情正如井喷般涌现。个体心理治疗方兴未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探索个体内心世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家庭治疗则另辟蹊径,从根本上开拓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解决问题不需要对个人的深入分析,只需要改变他和身边人的互动,随之启动了闻所未闻的尝试—全家人同时坐到一个房间里,共同接受心理治疗。

三、亮点解读——《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1、家庭治疗是和一家人一起做的。

家庭治疗师从不认为哪一个人有“问题”。事实上,围绕问题是什么,是谁的问题,这些讨论导向的正是家庭治疗的核心。正如我们在家庭中经常看到的:爸爸觉得孩子的成绩是问题,读后感www.simayi.net孩子觉得妈妈过于挑剔是问题,而妈妈则抱怨爸爸回家太少,对孩子的成长参与不够,祖父母也许指责两口子的婚姻关系不好,影响了孩子……谁说得对呢?都没错。家庭治疗师必须放下对错的概念,他们需要认同每一个人的观点,同时在如此复杂的关系和观念冲突中展开工作,小心翼翼,避免偏向或疏远任何一方。

有人问,那岂不是也要认同“病人”啰?

确实如此。

2、家庭治疗还会刻意地模糊对“病”的界定。

“病”是某种立场下被定义的产物。当我们把某种情绪或行为命名为病态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某一种立场或是偏见。家庭治疗师不但不治病,有时还会说:“你病得很好啊,多保持一阵!”这是在更高的维度上反其道而行之,把生病看成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一个沟通的渠道,或具有重大意义的家庭选择。如果父母吵架的同时,孩子头疼,父母暂时搁置矛盾一起照看孩子,孩子的“病”同时就可被视为父母婚姻关系的调节器。家庭治疗师就可能(当然,以某种有技巧的方式)鼓励孩子:“先不要忙着治好你的头疼,万一爸爸妈妈以后再吵架呢?”

3、带你了解全新的世界——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

关于这本书《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敏锐的读者大概已经察觉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其路数与任何传统的心理学流派都迥然有别。对于每个人的痛苦、困难、障碍,传统心理治疗往往是从当事人的眼睛观察:“你这是怎么了?”这叫内部视角。而家庭治疗师关注的则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你这样,别人会怎么做?”这叫外部视角。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正在哭泣,问:“你在哭什么?”这是一个传统的心理治疗师。他关心哭泣者本人:“你”为什么哭?因为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你”怎么办?……接下来是对问题更深入的分析和解决。而假如这个人问的是:“你哭的时候,你妈妈会做什么?爸爸会做什么?你更希望他们谁看到你哭?”这个人多半就是家庭治疗师。他关心的不是哭泣者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而是把哭泣看成一个信号,观察它在外界引起的连锁反应。

四、促进多元化沟通的家庭治疗尤为重要

这本书《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把这些理念应用于实践的家庭治疗师,犀利、跳脱,有时充满智慧,也有时显得“不正经”。对于习惯了一板一眼的人,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挑战。在中国尤其如此。传统的中国家庭习惯了由权威发号施令,家长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秩序延续了上千年。步入新的世纪,家庭权力结构渐渐由单一的权威向多元转变。对于边界,对于自主,对于人生方向,年轻一代有不同的思考,也喜欢发出“不正经”的挑战。无论接不接受,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打开。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家庭治疗的家庭,也常常因为彼此观念的不一致陷入僵局。这时候,促进多元化沟通的家庭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40年前的书至今还有旺盛的生命力,足以证明它的价值

我们回头再看40年前的这本《热锅上的家庭(40周年纪念版)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才会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前瞻性的学派:年轻、勇敢、生机勃勃、对“正确”时刻警醒、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它在新的世界还会继续发展壮大,以其独有的幽默、轻松、不拘一格的视角,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770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3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 《种下美德的种子》读后感400字

    宽容,爱的延续 ――读《种下美德的种子》有感 ,在的安排和父母的带动下,我读了一本好书,那就是《种下美德的种子》。在这段时间里,我细细品味了《种下美德的种子》这本书。我认识到了十二…

    2023年5月7日
    69
  • 《弟子规》读后感900字

      【第1篇】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平和豁达,品德高尚,他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提高我们…

    2022年11月21日
    129
  • 我家幸福年

    这是一篇初中初一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年,在于它的火红色,在于它的喜庆感,在于它的热闹充实。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欢乐。 从小到大,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过…

    2023年2月5日
    97
  • 读书感悟《大败局》读后感1000字

    读书感悟《大败局》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其实我已经看完了很久,但是因为我下载的是残卷,所以没有读完,也一直没写读后感。这本书看完最大的感触,是想把这本书送给我爸。 整本书描述了…

    2023年4月13日
    91
  • 心中那棵断白杨

    这是一篇初中初三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在过往的十五年中,许多往事如过眼云烟,早已忘却,而有些人和物,却似那“春风吹又生”的野草…

    2023年2月7日
    103
  • 《阿笨猫与外星小贩》读后感400字

    【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阿笨猫与外星小贩》。文章主要讲了阿笨猫和阿尔法星球的巴拉巴之间的奇幻。那我就和大家讲一下全文吧。 这本书一开始是巴拉巴在阿笨猫的小店开张时,驾驶…

    2024年4月17日
    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