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山居秋暝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山居秋暝考点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恬静幽美、明净爽洁,表达了作者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志趣。

  (3)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4)这首诗选自唐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王右丞集笺注》。

  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答:准确。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源之感。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答: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相同之处,都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4.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5.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6.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7.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8.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答: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9.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10.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下笔却说是“空山”呢?

  答:写“浣女”和“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空山”强调此处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

  1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1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答: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13.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4.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语序是什么?这两句诗主要写人们的活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表达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

  15.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0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07:33
下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07:33

相关推荐

  • 《周必大传》“周必大,字子充,号平园老叟”阅读答案及翻译

    周必大传 周必大,字子充,号平园老叟。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ldquo…

    2023年1月2日
    262
  •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

    2022年12月31日
    238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2022年12月29日
    263
  •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文言作品中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它们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中语文文言文有哪些,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  5、童…

    2023年1月8日
    219
  •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下)

    古诗词鉴赏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九曲棹歌(其二) 宋·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 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桥一断无消息, 万壑千岩锁翠烟。 […

    2023年4月12日
    165
  • 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

    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   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没有自知之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不见睫。小编整理了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与借鉴。   【原文】   楚庄王欲伐…

    2023年1月6日
    2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