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考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考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他的豪放词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感。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选自《稼轩长短句》。“丑奴儿”为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为题目。(以下内容作为了解即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重要注释:

  1.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2.层楼:高楼。

  3.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7.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年轻时登高远眺,气壮如山,不知愁苦。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指其涉世未深。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前一个“爱上层楼”,指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于是故作深沉,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来作诗。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从而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2.词的下片,作者着重写而今历经艰辛,饱尝忧患,满腹抑郁、深沉的愁苦。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前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曾经年少轻狂,故作深沉,如今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作者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洒脱,实则内心沉重,充分表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

  3.辛弃疾的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通过“少年”和“而今”,无愁和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四、习题:

  【第一组】

  1.词中“强说愁”的意思是(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丑奴儿”是词的标题,“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副标题。

  B.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

  C.词的上片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核心,回忆了年少时66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

  D.词的下片表现“而今识尽愁滋味”,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的深沉和悲愤。

  (答案:1.无愁而勉强说愁2.D分析:A错在“丑奴儿”应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题目;B错在“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应是“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C应是回忆了年少时不知愁而强说愁。)

  【第二组】

  1.词中“欲说还休”的意思是(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中第一个“爱上层楼”,与上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B.上片中第二个“爱上层楼”,与下句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C.下片中第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D.下片中第二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的“天凉好个秋”,表现作者积极乐观,将愁绪寄予自然景色之中的豁达。

  (答案:1.想说而最终没有说2.D分析:这里的“欲说还休”表面轻脱,实则沉重,充分表现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

  【第三组】

  1.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写少时无愁“强说愁”,描绘出词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B.下片写出词人历经沧桑,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愁苦。

  C.全词以“愁”字贯穿,上片的“愁”与下片的“愁”在内涵、程度、意境上是相同的。

  D.全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

  (答案: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C分析: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上片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欲说还休”的是关怀国事,

  报国无门的哀愁。下片的“愁”内涵更丰富、程度更深、意境更深远。)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0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07:33
下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07:33

相关推荐

  • 减字木兰花·春怨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减字木兰花·春怨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①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②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③,剔④尽寒灯…

    2023年1月10日
    234
  • 苏轼《望江南·暮春》阅读答案

    望江南 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①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②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呜。春色属芜菁。 【注】①蕉叶,指形如蕉叶的酒杯…

    2023年4月5日
    248
  • 高中文言文做题技巧

    高中文言文做题技巧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高中文言文的做题技巧,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2023年1月4日
    212
  • 龚自珍《已亥杂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龚自珍《已亥杂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

    2022年12月29日
    241
  • 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

    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   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

    2023年1月11日
    214
  • 论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论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论…

    2023年1月5日
    2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