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论
《魔道祖师》里所描述的世界与现代不同,与中国古代也不同。魔道的世界所推崇的是“道”“正义”,但所谓的道和正义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道”和“义”本属于意识,但每个人心中的“道”和“义”又不同。它的世界有点像古代雅典,纵使开创了民主的先河,但苏格拉底却在民主的制度下以最民主的方式被判处了死刑,死在舆论,死在乌合之众手下。在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舆论纠错,反诬告的体制下,舆论的力量是可怕的。
局中人为情所困,局外人捕风捉影含笑八卦。《乌合之众》中曾提到:“人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魏无羡与世家们决裂的导火线在于温宁被金子勋所抓,虐待致死,但秋后算账时,温宁之死却被家主们一律选择遗忘。而魏无羡也选择了他认为对的方式,反杀了杀死温宁的所有人。虽然即使魏无羡隐忍了下来,将虐待温宁的一众看守押至金陵台,此事也只会草草而了,甚至会有人反驳“温狗罪无可恕。”这就令人心生悲凉。魏无羡不管怎么做,都很有可能无法维护他心中的正义。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正常人并不会选择的最激进的方式。
但所有人都认为温狗应该杀吗?恐怕不是,比如绵绵,但那些人要么不敢发声,要么即使发了声也很快被更多的反驳所掩盖。这是舆论的“蝴蝶效应”。
二、权力,利益
从另一方面来说,作者在小说最后观音庙一段,接金光瑶之口点出了另一个原因。隐藏在正义之后的利益,权力。书中写得很完整,详情请看书。
三、魏无羡的失控
魏无羡受所修习之道的影响,心性渐渐改变。蓝忘机曾忧心地告诫魏无羡,百凤山围猎那一次,是否有感觉异常的征兆——失控的征兆。面对金子勋的讽刺刺激,若是少年的魏无羡,他会伶牙俐齿地反驳,会发怒,会干脆与金子勋干上一架,但却不会像当时的魏无羡一样:阴冷,不屑,不耐烦,甚至自傲。可以说当时的魏无羡,戾气渐重,只有在面对师姐,江澄等至亲至爱之人是,才会恢复少年时的模样。作者在书中将魏无羡的变化一点一点向读者展示出来:向温晁复仇,百凤山围猎后,屡次对蓝忘机的提醒冷言相对,金陵台上讨要温宁之时……毕竟对魏无羡来说,世人的言语或许可以凭自己的不羁洒脱不用去理睬。但金子轩之死,却使一切都变了。
个人的一点观点,多谢阅读。作者:xo2021